论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顿文军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教师已经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
        顿文军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邮编:448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教师已经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提起了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引导。基于此,本文就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体育;学生;身心健康;影响

1 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1 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性格的影响
中职阶段,学生内心逐渐成熟,心理想法也更加多元,这个阶段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与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利用体育教学中传递的积极向上以及正能量的内容,引导学生在        以正确的思想面对现实生活,从而影响学生的性格,充分激发其内心中积极阳光的一面,避免阴暗面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同时,繁重的课业使学生内心压力逐渐累积,学生很容易产生抑郁、烦躁的情绪,而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压力,避免压力长时间挤压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1.2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育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适当的身体练习活动。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适当的身体活动对骨、关节、肌肉会产生良好的影响:(1)促进骨的生长发育,使骨表面的隆起更为显著,骨密质增厚,骨小梁配布更符合力学规律;适当的身体活动,会增强关节的稳固性、运动幅度和灵活性。(2)身体活动会使骨骼肌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肌力增大;毛细血管数量和分支增多,血液循环加强;肌肉中运动终板和化学成分        发生变化,有利于提交肌肉的活动能力。(3)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系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据研究,活动会对血管壁的结构、心脏和肌肉的毛细管产生有利于器官供血和功能提高的影响。
        1.3 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和品质的影响
体育运动需要毅力与坚持做支撑,其不仅是单纯对学生体力的消耗,也是对学生精神的磨练,所以,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的锻炼与品质的形成也有着重要意义。体育运运动中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竞技精神,其要求学生坚韧、坚强、勇敢,这也是学生日后步入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磨练了学生的意志。
2 中职体育教学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措施分析
2.1 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加体育项目
由于当前中职院校的教学理念还受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将技术教学、技能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与要点,忽视了体育教学等学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上分配的资源较少,很多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仅使用简单的体育器械,学生无法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高效锻炼身体,并发挥出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为此,中职院校应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并充分优化教学资源的分配,无论是在教学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上的都要        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从而使体育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师也要积极主动、自觉的将新的体育器材与体育活动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并适当地增加体育活动的竞技程度,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定期组织团体项目,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更多精神,从而加深自身正确的情感认知,这样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学生都能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并且在同学有困难的情况,应发挥出团体的力量,互帮互助,让同学的内心感到温暖,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倾诉内心的委屈与不甘,这样过程中学生的内心情绪得到了释放,从而降低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几率。
2.2 对中职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学
一般中职校的体育理论课这个环节相对较弱,我们老师应该        给予相应的重视。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动作的同时,理论知识也是技术动作的基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三者统一,在把体育理论知识学好的同时,再去学习技术动作会更加的轻松,并且在学习的同时心理也很放松,让他们能够有效的适当的调节好心态。
2.3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虽然现在的教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升,在教学中老师已经走出了“一刀切”,统一灌输的模式,不但注意分层、针对性,更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老师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结合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项目,保证体育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篮球运动,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多设计一些篮球类的项目让他们参与,如篮球比赛、篮球体操,也可以把篮球与舞蹈结合排练一些节目,丰        富热爱篮球运动项目的这些学生的学习内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对其他体育项目的热爱,又能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事实证明,一是不管是在文化课、专业技术的培训中,还是体育教学中,只要老师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个性,一定能发掘学生更多的可能性;二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始终保持热情;三能实现更加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四能使师生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和谐,更利于体育教学的推动和发展。
2.4 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从运动类型来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令人愉快有趣的运动,有氧运动,回避人际竞争运动,可以自定步调的运动;从运动强度来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对于运动持续时间,研究认为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60~90分钟也能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身心健康问题是可以被发现的。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主动地去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些常见规律,结合体育教学进而采取一些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巧妙合理地组织教学,将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组织方法结合起来,达到强身育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婵媛.浅析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职业,2020(06):97-98.
[2]张海洋.浅谈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积极性[J].科普童话,2019(40):147.
[3]叶建国.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10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