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友强
阿坝州外国语实验小学 624000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既是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全校数学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趣味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加强学生相互交流三种教学策略,希望能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引言:
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加大改革力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拓展,同时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基础。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延伸下,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并提倡应用于教学中,而如何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养成,则需要教师更进一步的探究。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价值,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将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建模思想、推理与运算能力等数学思想灌输给学生,使其在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同时提升应用和创新意识。学生具备了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将得到提升。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小学阶段的学习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尤为重要,其是一个不断积累、沉淀知识的过程。小学数学是一门重点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核心素养贯穿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前,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教学改革价值的有效体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创新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这样,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便能结合所学知识,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去解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中高年级教学情况分析
(一)教师教学理念缺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甚至是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书本中的知识。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理解与领悟所学知识。此外,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所讲述的例题来解答练习题,无法形成动手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理念的缺失。
(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苏教版教材的解决问题的题目主要融合在计算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对这一块内容的教学不是很到位,认为学生只要会计算了,就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会分析条件和问题,不会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不会合理进行检验。
(三)学生计算能力较弱
计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果能形成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将会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差,尤其在小学乘除法计算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应变能力较弱
数学几何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学习难点。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空间,进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避免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因几何理念薄弱而出现思维阻碍。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这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想方设法利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提升自身思维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采用趣味性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数学学习中,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实现自主学习,从根本上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几何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玩剪片游戏,让学生根据不同图形的形状特征,按要求剪出来,通过此种方式能使学生充分掌握图形的特征,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点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创设一些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加强学生相互交流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小组合作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师较为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模式的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的任务是做好小组的引导工作,鼓励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班级内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能够整体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交流所学知识。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在加强学生互动和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小学基础课程的深入改革,人们不仅仅关注教学成效,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学科,深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霞.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学苑教育,2021,(01):93-94.
[2]尚涛涛. 试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读写算,2020,(31):150-151.
[3]张蕾.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90.
[4]陈丽凤.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与评价,2020,(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