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提升研读教材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李月宁
[导读] 要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备课,本文从备好一节课的基础—研读教材说起
        李月宁
        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小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摘要】要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备课,本文从备好一节课的基础—研读教材说起!重点阐述作为一线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研读教材能力,如何科学、合理的研备教材内容,准确解读教材信息,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关键词】研读教材 学段化 关联式 章节式 提升 优化
【引言】对于教师而言,课堂就是我们的立基之本!而高质量的课堂呈现,一定离不开备课时对教材的准确而合理的解读!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研读教材的能力?这也成为每一位老师在备课之始,最应该重视和提升的能力!数学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是围绕教材内容而进行的。准确而合理的研读教材,就是在获取相关教材信息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其中知识点,探究教学过程和正确实施评价的过程!提高我们研读教材的能力,便能使我们科学合理的阅读教材,让备课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课堂上的高质量授课奠定基础!以下,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如每个知识点的主题图是什么意思、例题反映了什么内容、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资源作用。
一、准确而全面的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
        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备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在对教材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加以把握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其内涵,对教材有深层次的认知,我们才能够以此作为基础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提升受教者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段化“纵向”研读教材,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图。
        常态化备课时,我们发现许多老师研备教材时的方式多是点式阅读,读完后常常缺乏内容间的整合和贯通!对教材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缺乏深度,对编排意图更是不去研究。因而,我们认为,要想提升研读教材的能力,首先应该全段阅读教材,即“纵向”研读教材。这里的“纵向”研读教材是指从“面”上研读小学1至6年级的教材。全段教材按序阅读,我们就会发现六年间,孩子们的知识链是如何逐年形成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条理性就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一个网格图!进而系统性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图!这样也便于我们准确把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从而更科学的进行备课和授课!               
        研读本学段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的研读方式主要有关联式研读教材和章节式研读教材。
一、关联式研读教材
        关联式研读教材就是:教师研读教材时,大致找出与本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其它内容,在脑海里形成知识网格图。并理清其中的关系和内在的逻辑性。


        比如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研备时,我们全段浏览1-6年级的教材后,就会大致整理出相关的一个知识链条:“数据记录——表格统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扇形统计图”这样一条教学线索。在这个学段的教学中,我们就能更加准确的掌握教学时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人为增加或降低难度??!???????
二、章节式研读教材
        采用章节式研读教材,目的是让教师对自己任教年级的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认识。章节式研读教材是关联式研读教材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化。能更详细地反映本册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方法…。这些也是我们在执教前应当掌握的基本信息。
三、多版本“横向”研读教材,找异同,理思路。
??我们除了“纵向”梳理1-6年级的有关教学内容,还要采取“横向”对比的方式研读教材,找出新旧教材和不同版本教材间的异同点,从而达到提升研读能力的目的。
1.新旧教材做对比,找异同,思缘由!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新旧教材之间横向做对比。找到新旧教材间编排上的异同之处,明确编排产生变化的缘由!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的把握现行教材的科学合理之处,以便更好地让它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对比时,我们可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对比同一内容的主题图的变化、对比环节安排上的顺序调整、对比中间的提示语有无变化、对比解题过程的梳理有无变化。通过这四个比较通常,我们就能准确的把握新教材的修订意图,这也是提升我们研读教材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为例做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旧教材由熟悉的校园生活引出课题,符合课标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而新教材则改由第二幅操作的主题图作为导入的主题图,这并不是忽视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而是操作画图本身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培养,高效切入。旧教材提示语:“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两条直线暂时没有相交,但是延长后相交,这样的情况不是平行。由相交的特殊情况——成90度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新教材则分开呈现,先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不相交。接着拿出特殊的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次动手操作,动手延长两条直线,学习层次更加分明,意图是让教师按照“在纸上画任意两条直线→平行概念→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垂直概念”的思路教学。这些基本信息的对比研读,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合理的研读教材,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2.不同版本教材对比性研读 ,理清思路,优化策略。
?  我们要关注不同版本的教材,了解它们内容设置上的异同,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版本教材对某些内容的编排顺序,教学时间的把握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教材也都有它们的优缺点,这样进行横向对比,就容易使我们对教材不再盲从,而是用审视的眼光理性的去看待和应用,更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对比不同版本教材时,我们可以借鉴适合的备课资源进行利用。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其主要目的在于优化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并进一步强化课堂掌控力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教材研读习惯,才能深化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参考文献:
[1]林江庄. 提高年轻教师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能力探究[J]. 教师, 2020(18).
[2]胡菊华. 小学数学年轻教师教材研读能力的培养[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13):7-8.
[3]秦丽. 浅析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提升途径[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7, 000(025):8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