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 李晨宇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李晨宇
[导读] 在趣味课堂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就必须在每一节课上关注学习心理,注重学习过程,改进评价方式,运用学科整合,让课堂灵动起来,提高学生自主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完善的核心素养。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那丹伯镇中心小学   李晨宇   136200

摘要:在趣味课堂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就必须在每一节课上关注学习心理,注重学习过程,改进评价方式,运用学科整合,让课堂灵动起来,提高学生自主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完善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方法
        一、关注学习心理,在兴趣激发中增强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无疑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那么教师就要从学生需求出发,满足学生的需求,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还是比较贴合生活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因素融入教学之中。所谓趣味教学,就是增加丰富性,而教师利用生活小场景的重现,可以刺激学生的记忆和兴趣,让枯燥的书本知识深刻地记录在学生的心中。并且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意识到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也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
        此外,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并且注意力很难集中,然而却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有必要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有趣的故事”这样的情境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更加能够使学生在故事中举一反三锻炼思维能力。
        最后,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中大多数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得来,而大多数的数学知识也能够为生活所用。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二)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孩子更喜欢观看或操作实际的东西,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让孩子更直接地接触教学内容更容易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就是直观教学。举例来说,在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课程中,可以选择具体的几何形状的物品,例如魔方、纸箱、三角尺等等,让学生通过直观地接触了解到各个几何形状的特点和区别,也更容易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此外,类似加减法的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苹果之类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增加和减少的方式,询问学生还剩几个,这种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深刻地记住教学内容。并且这种方式更具备趣味性,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注重学习过程,在知识建构中养成思维习惯
        通常课程书本上的知识点过于直白,缺乏趣味,也就是比较枯燥。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通过趣味课堂的塑造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思考,挖掘问题内涵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探索的习惯,使他们更加享受数学课堂教学,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注重动手操作,享受学习过程
        孩子在接受外界的信息时,一些具象化的内容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如果想让他们印象深刻,还是要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动手的步骤,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让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更享受学习的过程。
        如在讲《数的分解和组成》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小棒、小圆片或者小三角摆一摆、分一分。这种实践操作的形式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跟随教学内容,使他们很快就掌握了6~10的分解和组成。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更容易让学生铭记,因此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印象深刻的物品,比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盒、药盒……课堂上,笔者让孩子们比一比、摸一摸,具体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区别。笔者还让孩子们用带来的立体物体摆一摆,孩子们摆出了机器人、房子等各种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散了思维,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还丰富了想象力,全面提高了核心素质。
        (二)拓展问题深度,提升数学思维
        对数学课堂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通过数学题目进行。数学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对答案进行探索,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因此数学课堂上的问题要不断提高深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不断思考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不但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针对现有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一定改进,优化问题的宽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改进评价方式,在情感浸染中彰显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点拨到位,精练有效,评价恰当”。上课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小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要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
        如在看到有些学生不能管住自己时,大家都会说“某某坐得最端正,老师真喜欢!”其他学生一听,马上就会坐好。还有的学生能够认真回答问题,并且回答得非常好,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和激励性的语言,对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说:“老师相信经过努力你一定能行!”通过这些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想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要让教师树立起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从课堂教学到日常教学中全方位贯彻课程改革下的新教学模式。通过趣味课堂的塑造,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持续的、长久的工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营造趣味数学课,使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人生发展的重要知识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俊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8).
[2]黄政炳.浅淡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A].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