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龚星诺
[导读]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小学的语文老师注意,但是现在小学的语文教育还有很多问题。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   龚星诺    610100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小学的语文老师注意,但是现在小学的语文教育还有很多问题。老师找不到合适的指导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会带来无聊的教室氛围,学生觉得读书乏味而无聊,学习主动性不高,对阅读理解能力产生巨大影响、影响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本文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质量;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近年来中国小学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以小学教育改革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中国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作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部分,对        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汇编的理解能力也有影响。在读书教育中,教师应采取更有效的对策,打破传统的读书教育的束缚,革新和改进阅读指导的质量,活跃阅读班,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中国小学的阅读指导中,因为有老师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室的气氛,所以很难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如果指导的老师不能带来新鲜感,就不会让好奇心强、活泼、有活力特点的小学生感到新颖、教学内容没有魅力、对读书不感兴趣、有不听课的倾向、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现象。因为读书热情不高,不能有效地参加授课,所以不能大幅度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如果有严重的疲劳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自不必说,也有不能完成基础学习的情况[1]。
        1.2阅读难度不适宜,学生难以理解
        所谓阅读,不仅要读一本书或者一个报道,还要理解要表达的文章的意思,把握阅读的主旨和登场人物的心情,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很重要的。但是,过去的语文在小学的读解指导中,很多学生只是在练习场上背诵文章,文章的含义也是老师的解答,因为自己不理解文章的内容,所以需要读解能力。此外,有些文字在意识形态上的含义更为深刻,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但要全面理解整个文章是很困难的,增加阅读难度也会导致对阅读缺乏兴趣。
        1.3阅读方法有问题,阅读效果不好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中国教师有正确的指导态度,需要在课堂上多注意倾听,多遇到主观主动性高的学生,主要是因为不理解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阅读效果不好。例如,遇到读了不能理解的单词的学生,在上下文中不想理解单词的意思,而是马上查字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变得依赖。尽管如此,也有学生想在原文摘录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而阅读,但是可以加分,但是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变得很难提高[2]。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2.1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如何改善学生的读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协助课堂学习,即学生是否对教育内容感兴趣。阅读内容没有吸引力,教育效果不好,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必须注意选择指导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不要太长、太复杂。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学生会因为选择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内容而失去阅读欲望。例如,小学生通常对童话、寓言或节日的起源更感兴趣。让学生读《小红帽与大灰狼》童话的书,《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乌龟和兔子》这些读本很有意思,趣味性较强,符合学生的需要,可以学习知识,刺激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3]。
        2.2巧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阅读理解方法比较乏味,一般来说,教师会对每一个段落进行分析,并将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只要遵从老师的指导想法就可以学习,所以教室的气氛会变得相当迟钝。学生很活泼,但在这样的指导模式下长时间学习读书的话,会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在学生面前清晰地呈现读书内容。在教授教材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用漂亮的照片和动画将文本的主人公展示出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集中精力读书。之后,可以播放读书录音,让学生一起读。学生们对通过动画显示器来阅读提高兴趣,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读书的印象。因此,借助多方面的帮助,支持阅读教育的媒体技术,使阅读呈现出更为鲜明的形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3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性
        在以往的阅读指导中,基本上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理解文章也来源于教师的教化,所以几乎没有自主阅读的机会,所以在中国的阅读指导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增加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学习可以主动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如果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问题,老师必须及时回答。只有学生埋头读书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读书的魅力,感受作者的感情,理解文字所带来的精神冲击。此外,教师还必须提醒学生注意阅读细节和文章行之间的感情[4]。
        2.4恰当使用评价反馈机制
        在阅读指导中,由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熟练程度来评价学生,所以学生完全理解不了。另外,让学生明白自己对哪些内容没能透彻理解,来评价学生的读书习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标记尚未被理解的、稀有的词语、询问是否理解等。学生可以独立阅读后提问,积极促使学生回答问题,也可以称赞回答好的学生。鼓励回答不好的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家长对学生的读书进行评价,刺激学生对读书的兴趣,通过家庭和学校的相互作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将来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正确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中文能力,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建立更加视觉的教室,巧妙地利用课堂的评价,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考文献
[1]陈郑琰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2]严琳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3]丁俊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 中国培训,2017(02):36-37.
[4]闫冰,张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8):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