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小组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张茂祥
[导读] 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有着深厚的意义。学习数学能够为高中和大学的理科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就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由于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要求下,老师通常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刻板的,缺少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福建宁化城东中学  张茂祥      365400

摘要: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有着深厚的意义。学习数学能够为高中和大学的理科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就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由于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要求下,老师通常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刻板的,缺少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基于这些原因,导致初中数学学习的效果不明显。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县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尝试开展“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实验。本人积极参与此次实验,此篇文章就本人如何进行实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导·用”;教学模式概述;探索与实验;困惑
        在传统的教学中,缺乏灵活性、生动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让学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公,参与到课堂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学·导·用”这一个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领悟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就能够实现课堂数学教学的效果。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做呢?下面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供大家阅览。
        一、 “学·导·用”教学模式概述
        (一) “学·导·用”教学的课堂特点
        由于传统教学主要看的是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考了多少分来判断学生是否懂得了知识点和掌握情况,这就直接导致了老师上课会讲授大量的知识点。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就导致了一些基础薄弱或者对于数学不敏感的学生跟不上课堂的节奏,使得他们跟不上课程的进度,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学·导·用”则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将不懂的知识在课堂上就消化,当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这种课堂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老师也能够准确掌握上课的节奏,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学·导·用”就是先自主学习课本内容,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不会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完成课堂练习。
        (二) “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1.前置先学。2.目标引学。3. 释疑导学。4.运用活学。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很好的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堂的学习内容,简单的就不用再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了,课堂上主要解决自己不太懂的内容。老师在课堂上也能够清楚的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全作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初中数学“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小组有效学习策略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前置研究单引领自主学习
        课堂的内容能够吸引到学生,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就会更加的集中,也能够顺着老师的思路走下去。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内容,抓住学生的眼球,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有趣的课堂。


一个有趣的课堂其内容必须是充实的。为此,在授课之前,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确保授课内容的完成。在上课之前,老师也要让学生先预习,知道本节课要讲授的大致内容,先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研究单,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才能够跟上老师的思维,做到有针对性。
        (二) 小组建设保驾护航
        老师可以将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组,组成一个小队进行学习。这种方法被证明十分的有效。在现在的课堂中也十分的常见。分组学习的策略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能够带动小组的学生学习。也有的学生比较内敛害羞,不习惯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运用这种小组策略就极大的帮助了学生,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独立的思考和表达,带动班里的气氛,互相交流,留下各自的意见,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对方的闪光点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
        比如,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候,老师可以让大家先思考,并且在小组里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倾听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一节课的要点是什么,因为在探讨的过程中,提前预习或者学过的学生会更加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活动能够带动小组的成员一起学习。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行为,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在认真思考问题,没有在浪费事件。当同学们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的学到这堂课的精髓,不断提高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能力。
        (三) 评价激励增添学习动力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的有动力,老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一些鼓励。比如说,在进行单元检测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奖项。第一名可以获得一本笔记本,第二名可以获得一支笔,第三名可以获得笔芯等等的奖励。当然,为了鼓励有进步的同学,也可以设置进步之星,鼓励有努力的同学继续加油。
        三、初中数学“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小组有效学习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中,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密切,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的参差不齐,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空间。而在新的教育模式下,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清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这样的课堂呈现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作为学习的执行者,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时课堂上的学习,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就包括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没有学清楚的,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积极监督学生做好课后的学习工作,不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了作业之后,回家就不复习了。不断的积累和巩固数学这门科目的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收益。
        总而言之,“学·导·用”教学模式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奏效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个理念的重要性,不能够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减轻学生上数学课感到无聊乏味的感觉。使用这种教学理念能够使得课程更加有趣且生动,为学生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当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大胆的尝试用“学·导·用”这个方法,为学生呈现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杨薇.论初中数学“学、导、用”教学模式中的“前置研究单”[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177-178
[2]谢丽英.“学·导·用”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与思考[J].农家参谋,2017(05):138;
[3]伍荣秀.“学·导·用”模式下前置作业的有效设置[J].学理论,2015(10):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