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杨小梅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生活化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方式。
        杨小梅
        遂溪县黄略镇文车学校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生活化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目的的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课堂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创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
        引言:生活化教学具体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核心,积极探讨在小学数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协助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老师通过引用现实中的生活问题,让课堂教学更加的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小学生简化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加深了对知识记忆与应用,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在小学数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对数学老师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生活情景进入课堂,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融合,提升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帮助数学老师更好的提升教学工作质量,对学生和老师具有双赢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育数学思维
        现实中有很多生活细节都存在着数学问题,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入到教学情境当中,为学生创设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课堂情景教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渲染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课堂成为一个整体。
        例如老师在讲解《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超市购物情境相结合。在上课前,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准备一些超市购物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出来,以视频为课堂切入,然后带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彩纸设计出面额不等的人名币,让学生们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有效感受人民币的作用和价值。


2.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在日常实际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划分数学小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它极大的克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听不做的弊端,在实际数学教学课堂上应用效果比较好。因此,在日常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交流中,体会数学的生活化应用。
        例如老师在教授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把学生的分成几个学习讨论小组,给每个小组发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组可以采用图形拼凑的方式,也可以在格子纸上画图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交流中,不断地转化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注重引入实物,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引入实物也是一种十分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数学老师应该多加关注小学生得学习需求,根据小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物,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习的记忆点,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老师在讲解有关《圆》的知识点时,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将该部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老师可以采用实物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比如坐公交用的硬币、墙面上悬挂的钟表,平时吃的圆形饼干,洗脸用的圆形脸盆等,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生活入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关于“圆”的知识内容。
三、结语
        总之,随着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构建起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老师也要加强数学教学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确保数学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保忠.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8,(05) : 21-22.
[2]邓运桂.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伪生活化”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 (09) :62.
[3]张寒.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 (18) : 107-108.
[4]徐爱莲.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J].西部素质教育,2017, 3(12) : 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