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崔晓菊
[导读] 摘要:为解决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混乱、管理人员能力欠缺、基础设备未充足配置等问题,迎合我国全面普及信息技术的主流发展浪潮,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完成实效性,减少人工作业负荷总量。
        珠海大横琴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为解决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混乱、管理人员能力欠缺、基础设备未充足配置等问题,迎合我国全面普及信息技术的主流发展浪潮,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完成实效性,减少人工作业负荷总量。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内部管理规范,将多元化的前沿性信息技术科学整合于管理工作中,构建出成熟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而这就需要管理部门精准掌握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核心内容,重点聚焦信息系统建设体系的完善、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路径的探索、管理部门信息素养能力的增强等问题。促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程日益加快,使其可辅助管理人员展开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基于我国市场经济近年来稳步增收及信息技术领域连续取得创新发展新成就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性信息技术诞生、兴起成为了各领域改革发展的新契机,我国档案管理事业也是如此。由于档案管理作业所覆盖的专业项目较为广泛,导致传统人工管理模式过度依靠大量纸质资源,且长期存在工效提升缓慢、资源浪费量巨大等不良问题,造成档案管理任务完成综合质量难以保障。而因档案自身就是企事业机关、高校、团体机构等组织对过往历史信息数据的详尽记载,强调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因此,顺应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领域进步必然趋势。
        1.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
        档案管理专属信息系统的简单来讲就是管理人员在依照传统原始档案管理根本性前提下,为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储备、使用等作业效率,合理使用各类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在严格遵循档案管理原则、规范等硬性条件基础上,创新设计出的具备功能全面、操作便利、运行稳定等诸多优势特点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新模式[1]。而该系统的细化性建设项目应包括基础设备设施、数据资源储备、系统功能板块、管理人员权限等方面。其中,基础设备设施建设需覆盖计算机、互联网等硬件装置以及程序平台的软件系统等;数据资源储备建设需构建出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功能板块建设应增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录入、查询、存储等功能;而管理人员权限建设则需明确各岗位、各人员、各账号的系统使用权限范围等。整体提升档案管理部门日常运转有序性,强化档案信息数据的传输、共享时效。
        2.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存问题
        2.1档案管理制度混乱
        因档案管理基本遵循的机制制度未得到有效优化,致使部门案卷缺乏统一性管理标准,现有档案资源的保护、借阅缺少细化性规定。造成档案破损、流失等不当现象屡见不鲜,直接降低了档案参考实用价值[2]。
        2.2管理人员能力缺失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未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使用方法,导致其在日常管理作业开展中,不能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产生高度适应,明显制约了其档案信息加工、处理的综合成效。
        2.3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大容量、高负荷的服务器终端,以及开发、编制出管理工作专属性程序软件。并侧重强调信息系统的维护、升级,而这就需要一定资金资源的投入。但目前,因众多客观性元素使然,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各类资源的有力支撑。
        3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措施
        3.1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
        由于我国各地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践行的日趋深入,档案管理领域内部已构建出与其匹配的系列配套性规定规范。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需根据有关准则、行业标准、地方政策等关键要素,加快自身信息系统整体性建设步伐,实现内部专属性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体系的统一规范。此外,因档案管理部门所触及的业务内容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所以,管理部门在该体系策划建立初期应以前瞻性视角预设相关建设标准,避免后期信息系统实践使用中伴生出隐患、漏洞等不良问题。


        3.2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平台
        管理部门需提高对档案信息系统建设重视程度,加大资金资源成本的投入力度,针对性高效解决现存的突出性问题。
        处于当下“信息爆炸”这一互联网主导的革命新时代中,计算机、移动终端等现代化设备长期占据着核心地位。当管理部门健全搭建出信息系统数字化平台后,日常档案管理将无需过多的人力资源支撑,仅需少数管理人员负责数字化平台的稳定运行,将档案信息逐一精准录入于档案管理系统内,将其演变为数字化格式可靠储备,便于后期管理工作需要随时调取对标档案信息数据。而对于一些遗留时间过程导致纸张泛黄等特殊性档案资源来讲,管理人员可将其内容刻录为光盘,确保这些档案在日后作业中的正常使用,有效延长其储存年限、寿命。
        3.3积极探寻信息化档案管理路径
        复印机操作、光盘刻录、图像扫描、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均需档案管理人员纯熟掌握。在此前提下,管理人员还需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建设新途径、新方法,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传播、查询检索、加工处理等先进性技术逐一引进其中,创建出电子形式的档案、文件。加强与当地或跨地域同类档案部门间的交流、交互及时性,与其构建出团结、配合的良好伙伴关系,协同组建出档案信息数据资源线上模式的共享平台。
        3.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
        由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管理领域长远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当今现代化档案管理作业的现实性需要,不仅可达到“解放人力”这一发展目标,还能够多角度增强档案业务处理成效[3]。但归根结底,档案管理任务还需依靠“人”的因素。对此,档案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达标的信息素养,能否深度、灵活操作信息技术展开日常管理工作,将直接决定管理作业落实综合效果,并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切实强化档案管理部门多样信息素养能力将至关重要。
        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领导者应积极邀请信息技术领域权威学者或优秀的一线档案管理人员作为主讲,定期为管理部门开展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教育。并将教育核心主题设定为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及技巧运用、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推进新思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组建方法、职业道德素养塑造等内容,提升管理部门信息理论知识的储备容量、掌握实效。另外,还需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技术实践动手操作的契机平台。保证其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推动管理人员综合信息能力逐步加强;另一方面,还应推出恰当性考核、奖惩等措施,倒逼、督促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总体提高档案管理部门职业专业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处于当前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健康、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各行业均选择将契合自身日常工作模式的多元性信息技术引进领域内部,大幅增强了生产作业综合实效性,切实缓解了人工作业衍生出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助推了自身领域长足进步。我国档案管理领域为强化日常管理工作落实质量,保障重要性档案管理任务能够高质完成,同样应与时俱进的摒弃传统人工工作思想,将信息技术及时、合理、深度整合于档案管理作业。采取优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创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等多元渠道,逐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效果。促进档案管理部门日常管理成效、服务效率稳步提升,助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琦为.建立信息高速路 助力住房保障网——关于常州住房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城建档案,2021(02):13-14.
        [2]金凡,杨之蔚.《电子档案单套管理一般要求》的基本内容及相关问题思考[J].北京档案,2021(03):19-23.
        [3]李飞荣,邓振华,朱国庆.基于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与实践——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J].北京档案,2021(02):3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