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信息发布问题的理论认识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兰红宇
[导读]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里我国农业信息发布的理论,并对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发布的措施。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6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里我国农业信息发布的理论,并对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发布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信息发布;问题;措施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近年来,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农业信息流通渠道的缺乏,信息覆盖范围狭窄,阻碍了信息服务的发展,面对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特别是“黄金农业”工程即将实施,探索有效的信息传播方法和解决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一、我国农业信息发布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主要问题,虽然有很好的例子和经验,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工作不平衡
        近年来,虽然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但农业信息服务整体水平仍然很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东西部差距明显,典型的信息服务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很少。在西部,省级信息服务相对落后,一些地方特别是国家和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刚刚建成,据农业部2003年1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西部地区39.4%的农民建立了局域网,33.6%的农民建立了信息网站,与东部地区相比,分别减少了28.5%和51.2%,与中部地区相比分别减少了21.3%和36.9%,县域网络完成率为14.5%,在信息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方面,西部地区的省机构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1]。
        (二)农业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率低,信息传播能力差
        目前,农村电视电话普及率逐年提高,但其功能相对单一,整体使用率不足。农村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仍然是无线电扩音器、挂号邮件、报纸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或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来传播信息,总体而言,大多数农村地区对互联网不熟悉,对传统信息传播渠道缺乏开发利用,从信息资源的角度看,丰富的农村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开发、整合和分布。农民迫切需要科学技术、市场供求、法律法规等,信息匮乏、法律政策执行困难主要是由于信息传播渠道薄弱、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率低。
        (三)农村信息供求矛盾严重,信息资源整合不足
        从信息需求的角度来看,信息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地域性、时效性,即信息需求的主题因专业而异,信息需求因地点而异。对信息的需求在每个农业季节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从信息供应的角度看,农业部、书刊部、报纸部、信息部、科研部、农业企业部门和农民部门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资源,然而,由于各政府组织之间缺乏协调,该部掌握的信息大多是封闭和分散的,信息的分类、采集渠道和应用环境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差别很大,政府和农户难以及时获得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四)我国农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立法滞后。
        在农业信息传播方面,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国家和省级的制度和标准,但这些制度和标准还不完善,特别是在信息传播时间表、传播标准和传播立法方面,影响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速度。信息传播的实际实施,导致农业信息传播特别是粮棉油品等主要农产品流通的行政干预过度,重点一般放在加强城市管理和各级政府的粮食调配上,棉油生产往往被视为政治成就、非科学因素导致信息发布的不准确、不一致,影响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使农民没有明确的期望。
        二、我国农业信息发布的理论思考
        虽然农业信息传播只是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方面,但解决信息服务的问题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以公共政策理论为指导,强化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功能,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政府负责对纯公益性信息的直接投资和开发,并应向公众免费提供此类信息,只有政府才能建立权威的农业市场信息统计、分析和报告系统,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市场机制在提供准公共财产信息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农村公共财产的基本特征和利益外溢效应,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可以从制度机制的角度推广产品,鼓励科研、推广、教育机构、中介组织、农业经纪人和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并按照市场规则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2]。
        (二)根据情报学理论,要明确信息传播的主体和目的,提高信息传播的可操作性。
        企业作为主要的信息发布机构,主要鼓励企业信息化,建立专业的产销信息和动态的科学信息;企业作为信息传播的对象,需要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市场价格、产品供求、批发市场需求信息分析与预测;农业中介机构必须了解农产品的价格、供求、分析和预测。,目前,政府应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三)根据经济学理论,确定公共财政资源的优先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个体农户而言,信息越充分,生产经营决策越准确,市场风险越小,对于政府,农村消费需求模型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准确预测,这种信息的转化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外部影响,然而,信息处理经济十分薄弱,分散的农户明显缺乏经济效益。政府应该在收集和传播信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回报滞后,特别是基础设施覆盖率高,政府的短期投资往往会导致信息溢出投资的及时回报。
        空间投资的溢出效应使得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限制了空间投资,对于提供信息服务的中介组织和农民来说,他们依靠购买微型计算机等信息设施,为周围的农民提供足够的信息,根据相关的公共财政补贴理论,提高服务质量具有正向的外部影响,政府对中介组织和农民的反应是实行纠偏性财政补贴,即以买方的边际利益为基础对其进行补贴。
        三、我国农业信息公开政策的选择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的状况,调整城乡公共支出政策;有效整合各部门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人员。加强政府在信息系统和信息发布设施建设中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功能。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对信息产品的需求巨大,政府应在投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农民对信息产品的偏好。
        (二)加强信息传播渠道的综合利用
        要搞好现代信息通信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实现互联网与其他信息媒体的优势互补。为了提高农民信息传播的质量,该利用中介机构和新闻发言人建立适合农村的信息传播渠道,如农民和农村新闻广播电台,企业和市场在提供信息服务时,应尽量避免用户风险[3]。
        (三)加大对基本信息传播工作的投入
        信息传播是解决信息流动问题的关键,也是支撑政府未来公共财政资源的关键,政府应充分利用相关规则,以适应农村信息系统特别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空间外部性对地方政府投资的抑制作用应由中央资金来弥补,从而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鉴于农户购买计算机等信息设施所产生的积极的外部影响,建议政府给予农户适当的补贴,并在项目开发、研发、宣传等方面获得必要的财政补贴。
        四、结束语
        农业信息发布平台是一个基于专业网站的信息平台,其主要内容是分享农业信息,目的是促进农业发展,旨在建立一个最繁荣的农业供需信息平台,交流农业供需信息,提供大量的供需信息、最新信息,供求信息包括粮油粮、果蔬、农作物、畜产品、农业资源、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投资、劳动力供求信息等,为农民提供信息来源。
        参考文献:
        [1]杨硕. 微信服务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0.
        [2]隗波扬.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方法[J].中国产经,2020(02):20-22.
        [3]李亚青.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商洛的农业信息化发展[J].东北农业科学,2019,44(05):97-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