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靳红会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水资源利用这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水北调、东水西调、三峡、滇中引水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紧缺的窘境。
        河南明珠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水资源利用这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水北调、东水西调、三峡、滇中引水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紧缺的窘境。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辅助,水利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水利企业普遍存在竞争激烈、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成本过高的弊端,水利企业利润也不尽如人意。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的效用,必须做好水利企业财务和资源管理[1]。
        关键词: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 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
        1.1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造福百姓的重要举措,能够起到凝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作用。通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可以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的稳步发展。建设抽水蓄能和输配水工程,能够使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使水环境得到改善。使水资源保持良性循环,可以为民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可以避免民众遭受洪涝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因此,建设水利工程,表现了党和政府一切为人民的政治立场,能够坚定民众在党的领导下致富奔小康的信念。但结合实践情况可知,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出现未严格履行建设程序、未严格履行水保环保职责等问题,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忽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对工程生态环保效益的考量,引发不良结果。此外,工程建设过程未能得到严格监督管理,致使工程质量不佳或给环境带来较大破坏,也将影响工程社会效益。
        1.2 经济效益
        建设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能够形成水产品,为工程创造一定经济效益。如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对地区稀缺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起到促进粮食增产的效果,使工程经济效果得到展现。建设水电工程,将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建设航运工程,能够推动水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通过增加水运量创造效益。目前,大型水利工程通常会产生综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能否实现合理投入和有效分配,将直接影响工程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受设计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施工不规范、验收不严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可能存在较大缺陷,导致投入的资金无法回收,不仅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还将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2 水利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模式和手段落后,财务管理不规范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需要较高的投资金额,而且建设周期又比较长,财务数据较为庞大,导致企业财政管理人员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工作量大且难度高。而一般的水利企业都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财务制度,导致财务管理实施效率低下,容易引起内部矛盾,导致各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耽误工程建设进度。
        2.2 岗位分工不明确,责任意识不高
        企业技术人员稀缺,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出现一人担负几个项目的情况,他们除了要做好本项目的工作,还要兼顾其他项目进程,又不能随意改变工作流程,导致工作人员分身乏术。正是由于公司内部员工分工不明确,容易使工作人员形成责任意识不高、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工作习性。主要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规范履职、做事拖拉懒散,这些不严谨的工作表现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工作)进程,导致工程延误,甚至造成工程返工等严重后果[2]。


        3 加强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措施
        3.1 做好工程规划设计
        要想使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加强,首先应做好工程规划设计。从立项开始,还应实现科学规划,完成项目可行性分析。以某大型引黄灌区的节水改造项目为例,在前期规划阶段完成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对各项经济参数进行比较,才能够确定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施工过程中,将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设计方案优选论证,为工程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提供保障。而水利工程通常由政府投资,不单单考量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符合益民工程建设要求。除了设定经济效益指标展开评价,还应设立社会效益指标进行综合效益分析评价。
        3.2 健全水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推动水利经济发展
        健全水利内部控制是开展水利经济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内部控制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水利经济效益能否达成。因此,在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中如何建设健全的水利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关键的。第一,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水利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水利管理层要进一步强化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在全面了解水利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做出指导。同时,强化水利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也十分关键。可以定期组织水利不同部门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培训学校,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与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实现水利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第二,建设合理科学的内部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水利内部经济工作开展基础。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则需要从水利组织机构入手。在设置水利内部结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利内部控制需求与实际工作需求,以保证内部结构设置精简合理。
        3.3 注重水利工程管理的安全管理
        工程建造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常见的就是安全管理工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一直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日常。然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延误工程进度,更会使企业声誉受损。虽然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受伤在所难免,但是企业应该尽可能避免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为了让管理层重视起来,企业必须将责任明确化,具体细分到个人身上,彼此之间要相互监管,保证落实到位。当然,除了管理层,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及事故应急培训等安全教育工作也要做到位,全方位防止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3.4 强化建设成本全过程动态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在工程建设阶段可能受到各种复杂因素、工程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造成工程出现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增加的问题,继而影响到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保证工程建设投资效益,须加强建设成本全过程动态控制。通过对工程全过程实施造价管理,有效控制投资和收益。从设计阶段开始,应推行限额设计,推行符合工程实际的概算编制及审批;在项目实施阶段,加强方案的优化必选,加强工程量清单报价及索赔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在竣工验收和竣工结算阶段,应做好工程结算。编制工程结算不仅直接关系到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关系到项目工程造价的实际结果。工程结算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进行编制。实践证明,通过对工程项目结算的审查,一般情况下,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左右,有的高达20%,对控制投入节约资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并存的国家,必须利用水利工程减少洪涝灾害,并合理利用水资源。然而我国水利工程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难题,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水利工程经济建设和管理工作。若要在当今社会能够更好发展,水利企业应当重视本企业的成本与资金管理的体制与模式,为企业发展壮大发挥更大效用。另外,水利企业要意识到自身在水利工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自觉加强财务监督与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安全管理体制,为水利工程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菁.水利企业财务管理在水利工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2):118-119.
        [2]冯婉茹,刘永强.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水利工程承包企业信用评价[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36(2):129-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