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讯平
梅州市梅县区石坑中学514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标的颁布,推动了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改革。课堂有效教学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执行过程息息相关。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导致课堂有效教学的效率低下,已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所以,为了培养出时代所需人才,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分组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学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机构,通过课堂传授专业知识,实现教育人才目标。
在课堂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一知识发生、传递的过程,恰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认知,学科素养以及相关学习的能力。而分组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但要让探究式教学法发挥真正作用,收到更好教学效果,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反思。
一、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合作交流过于形式化
许多历史老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方案设计时都会采用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探讨的模式,但是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致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交流过于形式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讨论时间比较短。因为课程时间的安排,一节课的内容需要老师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课堂时间比较紧,需要讲到的内容比较多,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了老师教学任务的难题。大多数的历史课堂教学时间一节课为40分钟,为了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完成教学,教师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比较短,学生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上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被打消。第二,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由于大多数老师习惯了在传统模式下进行教学,对于分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太熟悉,于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讨论,导致学生刚刚开始讨论还没有达到讨论的有效成果时就被老师叫停了,使得讨论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些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只是想让学生尽快说出正确答案,而不注重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第三,脱离了教学主题。有些讨论小组看似讨论的非常热闹,但实际上学生讨论的是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并未按照老师所分配的讨论任务进行有效的交流,偏离了最初的讨论主题,浪费了课堂时间,而这些都与老师没有对讨论内容或讨论主题进行限制息息相关。老师忽略了讨论的效果,过于片面注重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得学生讨论进行地不够充实和深入,未达到有效“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教师角色定位不当
在历史探究式学习中,老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意味着老师是“无关紧要”的。
初中期的学生知识储存量和对历史资料分析的能力有限,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在自由散漫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出现问题其实是在所难免的。有老教师为了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布置需要进行讨论的探究任务而不加以引导,这样既没有发挥老师在讨论中的主导作用也降低了学生讨论积极性,造成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随意解读,产生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可能出现价值观的偏离。探究式学习不是立竿见影的,它的价值是在于将其落实到日常的学习之中,“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方法”。同时,它的推广与合理运用也不是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的。
二、“探究式”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改进策略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探究教学观
一个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为之进行深度的学习,为此在探究式学习课堂中,老师不能只简单的在学生中游走,尤其要着重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表达。所以需要老师树立正确的探究教学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合理设计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开展真正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引导学生把新知识嵌入旧认知结构中存在的缺口或不足,使旧认知结构完善并发展成新的认知结构。鉴于初中生认知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不足,教师必须遵循适应性原则,探究课题的难度与问题的提出方式等必须适应初中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既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又要保护其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在设计探究课题时,既要考虑该内容是否适合以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又要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探究目标;根据学生的能力,为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提供方向引领和专业支持,确保探究主题简便易行且具有一定难度,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可以对该探究情境所提供的条件、所要求的目标和会遇到的困难进行把握。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探究教学需要老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充分进行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充分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也不意味着老师在教学中能够轻松一些。因此,主导性原则要求老师在探究教学中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从整体出发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奠定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讨论过程中需要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历史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建议老师去各组巡查并给出指导意见,教师要教授学生一些必要的探究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这样才能呈现出更活跃的讨论、更独特的见解。
结论
众所周知,学习历史的关键不是学生对课本中每个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而应该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合理、适当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有完整的认识,又能对学生的逻辑性历史思维进行整合,在历史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
参考文献
[1]许向兵.创设有效情境 提高课堂实效——探究式案例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80-80.
[2]黄芬.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0(9):105.
[3]刘婕枝.“互动探究课堂”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0(32):81-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