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苹
浙江省绍兴市越崎中学
英语导学案是围绕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学习方法,是新课标倡导“大主题”“大项目”理念下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尤小平)。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立足点,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实践英语综合运用,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是导学案编写的重中之重。导学案以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既注重单一课时的教学,更重视整体单元的统筹性,从而更好地解决了内容的适切问题。单元设计既是知识学习的重大变革,又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钟启泉)
一、单元导学案设计目的
单元导学案的设计是将整个单元的知识学习串联起来的一种系统思考的设计模式。所谓单元指的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大任务、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的名义来组织或结构化要学的知识、技能、问题、情境、活动、评价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卢明)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单元设计”则应当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所构成的教材与经验的模块、单位”。(钟启泉)
传统的导学案多以课时导学案为主,强调逐个知识点的教学,以知识碎片化的形式呈现,以知识内容为导向,忽视了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而单元设计导学案是以素养为主线,进行一体化网络设计,更注重“大任务”下目标、学习任务、评价的一致性,更注重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根据核心素养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单元导学案设计关注学生由知识获取到实际问题解决到核心素养的最终形成。这是一个将知识结构化的过程,一个最终达到学生懂得什么情境下运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的过程。单元设计的出发点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而学生核心素养的获得很大程度上需要自主建立知识体系。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单元设计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如何地学习,也就是在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进而学生完成有意义、指向核心素养的任务中,在展现学习成果中提升学习品质,在学后反思中提升元认知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可资建构的途径。
单元导学案设计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以学生为“立足点”的单元导学案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课时导学案教师对知识的网络化、结构体系了解不清晰、把握不准确,所以在教学中会出现学习目标定位失准、教学过程机械化等现象。 而单元设计要求教师打破单一的课时视角,以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的思维高屋建瓴地把握课时的落实教学,考虑单元设计的整体性如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作用。具体而言, 就是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引下, 教师如何建构单元指导,如何指向学习目标的学习任务一一落实,如何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创设学习支架,如何设计能够实现学生思维可视化的评价任务,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
二、单元导学案的设计
单元导学案是课程单元,不是仅仅按照内容划分的内容单元,而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体系。单元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根据佐藤学(Manabu Sato)的观点, 单元设计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目标-达成-评价”的单元设计;而是基于学习主体的已有经验,形成“主题-探究-表达”的单元设计。
1.明确单元划分的依据
主要依据是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学情, 一个单元至少包含一个学科核心素养。确定单元与课时后, 以单元名称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托教材和学情安排具体的课时。
2.明确单元的划分
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体化考虑、一次性完成, 有利于课时与课时间的衔接和思维统整。 贯彻“教-学-评”的一致性,让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地。教学内容依然要分课时设计, 个课时的方案结构相似,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联结成一致性的整体。
整个单元一次性设计时,把主干内容全设计好,预留一定的空间,用于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生成性问题。
单元构成要素可分为: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
.png)
单元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知识内容的适切性、开放性和弹性;学习目标的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和精准性;学习时间的充足性和灵活性;学习过程的建构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和多样性; 学习环境与资料的丰富性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5(24):1-5
2.《学习案与深度学习》尤小平 主编 崔允漷 主审
3.《如何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 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