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陈霞
[导读] 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当今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各项有利条件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基础

        陈霞
        沂源县第四中学    山东淄博  256100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当今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各项有利条件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基础,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充实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其学习潜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学习能力,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于此,以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不断完善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发挥这一课程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对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这二者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各行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措施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逐渐普及使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就成为学校和教师所追求的授课和培养方向。所谓的创新指的是利用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思想或者新的技术来改变人们原有的生活、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过程。而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指的是通过以教育为载体的方式,利用各项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思想理论来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核心素质、建立创新本领,并最终落实创新人才发展目标的过程。在当前的教育水平和整体教育氛围的推动下,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创新概念和相应创新方法的整体认知程度的基础之上,才能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做到创新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从而为推动我国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要想培养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就要抓住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来不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的思考水平和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达到高效课堂效果,而且还要真正做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思想。那么,作为教师应当明确这一理念的实质,使自身由传统教学形式下的主体地位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积极地引导学生,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之前完全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则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同时减少之前那种完全依靠“题海战术”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而应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使学生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合理展开教学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个性。学生应能在信息技术领域学习掌握基本技术,熟悉信息技术,在教师工作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全面了解并实施分层培训。所有的学生都要在课堂上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培养优秀的学生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初中生在传统教育之中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使班内所有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提升自己的技能,也不能制约优秀学生的学习。如果学习难度大,接受度低的学生无法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就会减少。

教师应当在掌握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地教授学生,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的教学方法,允许各阶层的学生在教育工作中根据自己的情况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创造出高效的课堂。
        (三)新颖形式导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课程,并且具有极强的应用性,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变换导入方式,摒弃传统的理念渗透导入,引入新颖的、多元化的课堂导入方式,全面带动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制作‘摇动的树枝’动画”这一课时,教师以新颖情境导入激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层的概念,熟悉图层的各种操作,并掌握多图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对动画感兴趣。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电脑展示了王者荣耀的动画,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继续播放了几段简单的Flash动画后,以问题引入学习: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这样的动画?这些技术是如何实现的?让我们一起学习“图层”,动手制作自己的动画吧。情景+问题式的导入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促使教师顺利引入了相关主题内容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传统教学,初中生由于受到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对信息技术科往往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让他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用到信息技术。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并已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所需要的,因此,学习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公民能力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融入社会生活的保障。发展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了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将信息技术学习纳入教师培训,并为其他教育奠定基础,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漠不关心的态度,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增加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更团结的班级。
        (五)创新课后作业形式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新课后作业形式也是关键性教学方法。前文所提到的“网站制作”训练,就是以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相结合方式予以呈现的。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水平,我会尽量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进行课后作业形式的创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和体会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在完成“WPS”软件学习后,我就为学生布置了制作个人简历的课后作业,其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选择个人简历的原因,是因为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可以保证作业效果,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结束语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以及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素养和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将会得以全面实现,只有不断提升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小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45):141.
[2]黄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20(11):96+106.
[3]杨浩,吴爽.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2):33-34.
[4]曾朝坤.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04):128.
[5]韩庆娥.试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J].新课程(中),2018(12):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