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有效整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王利平
[导读] 语文是一门考查角度非常多样的学科,与之适应的,语文教学的能力训练也特别强调层面的复合性和维度的多重性,其中读写二重训练就是最受大家重视的一种。阅读是写作素材的客观积累过程,写作是阅读成果的最高运用模式,二者既相互促进,又彼此融合,如果能在小学这样的基础学段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的有效整合,必将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诸多裨益。

张家口市怀安县王虎屯中心学校  王利平

摘要:语文是一门考查角度非常多样的学科,与之适应的,语文教学的能力训练也特别强调层面的复合性和维度的多重性,其中读写二重训练就是最受大家重视的一种。阅读是写作素材的客观积累过程,写作是阅读成果的最高运用模式,二者既相互促进,又彼此融合,如果能在小学这样的基础学段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的有效整合,必将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诸多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训练;有效整合
        作为语文教学的两大高层级环节,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是紧密而有机的,且构建这种联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体现。在目前阶段,由于受到片面教学理念的影响,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弱化了阅读和习作的存在感,将阅读教学简单地公式化、套路化,对写作训练则一味地强调某些“范文”的无差别套用价值,遑论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整合。要转变这种局面,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和写作树立更加全面的认识。
        1.阅读对写作所具有的技巧性支持
        阅读是写作的前端性和基础性环节,除了词汇、情节、角色素材的积累之外,更重要的是写作技巧和手段的必要支撑。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写作技巧和手段方面缺少厚实的积累,没有形成真正具有应用价值的文字表达逻辑链条,这便更需要借助阅读途径完成对行文手法、表达思路和描写方式等技能养分的广泛摄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强化阅读的写作服务功能,集中向学生展示在某种手法上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文章,并对该种手法予以重点讲解、剖析,在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其表达效果的基础上有效把握具体的应用条件和方式。
        例如在讲解《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我们应将文中出现的对珍珠鸟进行外貌描写的内容作为重点,组织学生反复阅读相关段落,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描写中所表现的珍珠鸟样貌的直观认知,并进一步询问学生对这种认识所产生的感受。文章中“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等句子属于直接刻画,属于能对学生形成直观认知的部分,表达手法较为简单,能最简便地供学生运用;而“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等句子则明显运用了比喻修辞,在强化学生直观认知的基础上还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珍珠鸟的可爱,也可以在强化学生情感感受的基础上有效地被学生应用在后续写作当中。
        2. 阅读对写作所具有的经验性支持
        相较于写作技巧而言,写作经验的积累是一种功效性更强、应用范围更广、质量体现更直接的写作能力内涵。


在阅读的持续进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形成开阔的人文视野与社会眼界,同时对语言材料的组织、整合、运用素养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在这一良性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伴随着对外在事物和内在情感理解的深化而逐步增强,并会形成适用于几类题材、情节、角色的高质应用模块,也就是写作的经验,从而对学生后续的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中,文章所采用的是典型的倒叙手法,由“现在”开始行文,借由作者的回忆来进行主要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刻画。这种行文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在强调回忆中的情节和人物作用方面有着突出的效力,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再比如《山中访友》这一课,文中多次出现对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描写,使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都非常生动,是拟人修辞集中运用的典型代表,在给学生带来浓厚趣味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深化了学生对拟人修辞集中写作这种模式的认知。
        3.阅读对写作的“以点带面”式引导
        一般而言,阅读对象均是具有代表价值的文章,其在同类作品中属于“点”式存在,所代表的便是所有同类文章以及由该类文章所体现的某种情感价值和精神理念。教师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典文章的同时,应鼓励学生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怀和主要人物的精神品格,促使学生在充分领会的前提下实现对情怀、品格的转移复刻。在完成这一环节的工作后,教师还应启发学生以现实的眼光去寻找文章主题的具体体现,在实际生活和身边人物当中发现形成于阅读阶段的情感体系,并把这一体系表现在写作里。
        比如,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时,我们首先可根据书中那句保尔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引导学生总结保尔所具有的“勤劳、无私、坦荡”的性格特点,而后安排学生结合个人现实生活,从身边人物身上挖掘同样可以体现这种性格的形象,并可在适当时机组织一次涉及这类素材的写作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实现对阅读成果、生活经验和写作技能的有机融合,从而推进个人整体文字表达能力的优化进程。
        结束语:
        “读”是对前人知识、技能和智慧的广泛摄取,“写”是对自己语言、生活和情怀的生动展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便是对内心体会和人生感悟的浓缩与升华。重视阅读和写作,重视读和写之间的有效整合,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更是培养学生人格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建英.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探微》【J】.教育科研论坛, 200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