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差异及其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杜彬峰
[导读] 核心素养下,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初中历史侧重于使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知道历史的发展进程,而高中历史则侧重于理解历史,即让学生在知道历史的同时,对历史有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通过历史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

江苏省睢宁县教师发展中心    杜彬峰

摘要:核心素养下,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初中历史侧重于使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知道历史的发展进程,而高中历史则侧重于理解历史,即让学生在知道历史的同时,对历史有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通过历史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初高中历史的区别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在历史核心素养下,初中和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不同之处,并探究如何应对这种差异,以促进历史的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高中历史学习;差异;应对策略
        引言:初中和高中都会有历史课程的学习,但是由于这两个阶段,学生年龄不同,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不同,在编制教材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因素,教材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又因为受到以往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历史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不利于学生对初高中历史的衔接学习,对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差异,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差异
        (一)历史教学地位存在差异
        长期以来,虽然历史教学伴随着学生初高中的学习,但是相比于其他的“主课”,历史学科总是被当成“副课”,在教学中常处于次要的地位。在历史课程体系内,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也存在着差异,通常情况下,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要高于初中历史学科。对于初中历史而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课程设置较少,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时间远少于语文、数学等学科。而且,通常情况下,历史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也难以比拟数学、英语等学科。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学校、家长、学生甚至是历史教师都不够重视初中历史的教学。在一部分地区,初中历史的考核较为简单,有些甚至是开卷考试,这就容易使学生和家长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历史不重要,只需要简单学习就行。当学生升入高中之后,开始学习高中历史,这个时候,学校对历史课程的设置也多于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最重要的是,历史教学的考核也更加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开始重视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高中历史教学的地位变得更高。
        (二)历史课程内容存在差异
        初中和高中历史存在一个明显的差异,即课程内容的差异。初中阶段,历史教材更偏向于概括性的讲述历史,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历史教材中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一个时代或者一个人的一生的现象。教材中讲述对于历史的讲述会尽可能的简单明了,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学习,便可以知道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初中是学生初学历史的阶段,这个阶段,历史教学的设置也会偏向于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时候,为了将学生领进历史的大门,历史课本会呈现出较强的故事性。学生通过学习初中历史内容,可以对历史的轮廓有大概的了解,对历史人物以及事件有表面的认识,但对于历史的背景知识,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规律与联系缺乏深刻的认识。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不同于初中的历史,其在对历史事件表象进行介绍的时候,更加关注表象之下的深层的内容。比如,对于同样的历史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可能会讲什么时间,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记住这些事件,而高中历史教学中会让学生认识这些人物,通过这些人物,认识那个历史时期,在具体的历史时期中认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事件,寻找历史演变的规律。如果将历史课程比作一个人,那么初中历史内容就是一个人容貌的简单展示,让人一目了然,而高中历史内容就是一个人心理的刻画,会让人觉得复杂,难以理解。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差异,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而言,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的过渡[1]。
        (三)历史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差异还体现在教学目标方面,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将学生引入历史的大门,让学生对于历史有初步的认识。因而在这个阶段,历史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对于事件和人物的记忆,期望学生通过记忆这些内容,对于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不做过多的要求,学生可以以自己感性的认识去学习历史。相比于初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更高,其不仅需要学生知道历史,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于历史中的一些人物,用历史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理性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历史中发生的事件,高中历史需要学生明白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中因什么原因出现转折,事件发生之后会产生怎样的意义,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等等。比如,同样是辛亥革命这件事,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其发生的事件,涉及的人物,以及最终的结果。而高中历史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中发生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过程中,存在着怎样的曲折,以及是何种原因导致辛亥革命最终走向失败,辛亥革命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怎样的意义,其对于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启示[2]。
        (四)历史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差异,这就导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也会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通常情况下,对于初中历史而言,教师会对历史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述,然后让学生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以及其中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主要就是讲和记。对于高中历史而言,教师也会在教学中讲述历史事件,但是更多的是带领学生深刻地去分析历史事件,客观的认识历史。对于历史中发生的一些事,通常需要去理解其原因和意义。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中,高中历史教学更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同时,高中历史教学也更能够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拉近历史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历史学习差异的应对策略
        (一)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材内容有区别,初中历史偏向于讲述表面的现象,而高中历史会更加注重深层的理解,但是高中和初中的历史教材又有很多重叠的事件,比如都会讲到辛亥革命。对于同样的历史事件侧重点不同,学生在学习两者的时候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困惑,这就给学生历史学习的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这种情况,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好历史教材,整合历史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历史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不能够被教材所束缚,教材的使用一定要灵活。对于初中和高中历史教材的异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这一点,让学生明白,高中历史教材中与初中相同的事件不是在重复学习。当学生因为相同事件的学习而产生时空的混乱感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事件的衔接,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结合历史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和高中历史有所区别,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侧重于学生表层的认识历史,而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对历史的深层的理性认识,因为这种较大的教学目标差异,使得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难以转变思维方式,容易出现思维停留在历史表面的现象。为此,教师可以发掘历史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历史,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初高中历史的衔接会更加顺畅,高中历史的学习也会更加容易。比如,高中历史教学中会涉及两次鸦片战争,教师在教授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整理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以及结果,并归纳两次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学生对历史事件会有横向和纵向的认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3]。
        (三)构建历史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
        历史的学习需要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才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的认识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利用这一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与学生共同探讨历史知识,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历史讨论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构建历史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换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构建历史学习氛围,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历史专题活动,比如以五四运动为主题,依据教材包含的背景知识,为了背景更加饱满,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史料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带入历史时空,讲述自己在当时的环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这种真实的带入,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鲜活性。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无论是初中历史的教学,还是高中历史教学,都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中,寻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因而教学的差异,而对历史,对学习感到困惑。历史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学生具备这种素养,便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准确辨别史料的真伪,并根据真实的史料,深刻地认识历史。当前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去寻找历史资料,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借助这一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在讲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还原整个事件。
        (五)科学使用教学方法,促进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
        对于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上的区别,教师应该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好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历史更加重视记忆,而高中历史更加重视理解,教师在讲高中历史初始阶段的时候,可以在学生记忆学习的同时,逐步渗透历史理解的教学,形成一种过渡时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历史。
        三、结语
        总体而言,在历史核心素养下,初中和高中历史具有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会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也会影响教师的历史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正视这些区别,根据区别,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历史教学的差异不是一日形成的,也不是一日能够解决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植教材内容,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以减少历史教学差异,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肇昕.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与衔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20.
[2]何琳.历史学科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3]秦淑国.浅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赤子, 2019, 000(005):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