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韦灿梅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韦灿梅
[导读] 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条件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需求,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机构,创设专业化、多样化的心理教育体系,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广西省河池市环江县第一小学  韦灿梅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条件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需求,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机构,创设专业化、多样化的心理教育体系,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自信、更加顺利的克服困难,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新的教育形式与教育策略,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心理上的引导,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优秀的人。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当下,各大小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情况中,还有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中采取了不正确的形式与方法,例如一些学校虽然设立心理辅导室却很少开放,另外一些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专业素养较低,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枯燥,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良性沟通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限制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打造专业化心理辅导教室
        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成长阶段,各种思想观念还未成型,对此学校需要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确立科学专业的心理教育系统,打造专业化心理辅导教室,让专业化的心理教师来传授专业知识,以专业手段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可以结合各个年级学生数量建立心理辅导室,将其纳入学校日常运营当中。例如小学可以选择一个安静隔音、明亮宽敞的教室作为心理辅导室,室内装饰可以选择画像、鲜花、图书等物品,室内布置要能够让人感到舒适祥和、安全轻松,还可以配备一些放松和治疗器材,如音乐放松椅、按摩椅、沙盘、玩具等等。心理辅导室安排专职心理教师,根据学生上学时间定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心理辅导。



        2.2注重对学生正面情感的培养,构建多样化心理教育形式
        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充满正能量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正面情感的引导与培养,构建多样化的心理教育形式,可以采用日常语言鼓励、心理知识科普、心理教育故事分享、纯音乐鉴赏、心灵邮件等等各种形式,促进小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当中,以正能量的状态享受当下生活。例如,学校可以长期开放心理辅导室的邮箱,安排学生们将自己最近的心理想法、烦心事等通过写信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投入到心理辅导室的邮箱里,由心理教师一一回信解答疑惑、疏导烦恼,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课间时间在广播里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或者有教育意义的趣味广播剧,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充分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帮助学生们调整正确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
        2.3加强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了解,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对学生心理信息与心理需求的全面了解,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多加关注班级学生心理变化、性格特点,建立班级学生信息数据库,当做针对性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依据。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针对性教学,让学生们在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大胆表达自我,分享自我,教师再根据学生表述话语中的细节挖掘出学生的心理变化信息,并进行针对性梳理与解答。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故事分享会,组织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看到的、读到的或者自己经历过的小故事,以分享故事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给教师机会观察到学生们的潜在烦恼,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点评与鼓励,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心理发展状态,帮助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
        2.4整合学校、家长与社会力量,唤起全社会心理教育意识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缺一不可,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心理变化因素之一,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同样重要。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心理、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科普与培训,提高家长的素质,帮助家长构建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这对学生未来性格塑造有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帮助,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在心理上存在着各种苦恼与问题,所以学校可以与社区进行联系,合作举办一些心理辅导活动与知识宣传活动,在学习环境与精神环境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教育中,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都需要重视对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营造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学校应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度,丰富教育形式,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一个和谐、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云矿.增强自信 充实心灵——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20(39):9-10.
[2]刘富国.探讨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J].试题与研究,2020(1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