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让爱洒满历史课堂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李惠东
[导读]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日喀则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加传播者人文素养,对培养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融入感恩教育,促进学生知恩感恩,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  李惠东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日喀则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加传播者人文素养,对培养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融入感恩教育,促进学生知恩感恩,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敬父母长辈,首先从感恩父母做起,使之形成爱人民,爱生活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素质教育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也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能力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感恩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恩就是其中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感恩知恩的优良品质,必须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形成了认知扭曲的人生观,没有社会责任感,也缺乏感恩素养。针对一次为提高高中生的道德素养,必须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艺术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因此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有着较好的优势,通过科学的引导教育对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使他们端正自己的认知态度和养成崇高的品德素养有着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其中的感恩教学资源,提出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端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方法策略,以期能够使感恩教育充分融入历史课堂中。
        一、感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百善孝为先彰显中华民族的崇高的道德情感。父母的爱是崇高的爱,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还培养我们茁壮成长,因此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用感恩的孝道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养育之恩。感恩不仅是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们作为侄女所义不容辞应该担任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几千年前汉文帝刘恒在为母亲试尝汤药中,就充分彰显了孝道美德。 在他统治汉朝的24年中,他始终坚持以德治国、重视礼仪,这是使得西汉社会稳定出现盛世景象的重要因素。从小我们就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这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优秀的文化故事启发学生,使学生形成感恩父母孝道先行的崇高美徳。
        二、感老师的教诲之恩——尊师重教
        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国运的兴衰,因此在科技兴国的当代社会,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引导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各国不断在各方面的国际舞台上冲突较量,实际上比拼的就是国家的人才质量和教育质量。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培养之恩。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尊师重教素养,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谦逊学习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尊师重教的学习风气,更加有利学习科学知识,以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怀,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孔子逝世的时候为孔子守坟6年,以此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对教师的感恩之情。新中国的伟人毛泽东曾经这样描述他的老师徐特立: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如今你仍然是我的先生,未来你还是我的先生。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内容中,有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必须要充分运用好这些人文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感祖国的培育之恩——爱国主义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贯穿爱国主义思想。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大优势。首先,历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战争内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系列革命历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形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志向;在内心深处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民族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在国外留学的科学家毅然回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斗志,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国家的至高利益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感恩教育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感恩家庭的同时更加感恩祖国的培养与呵护。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通过这样正能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将个人命运放到推动国家发展的历史层面上。
        四、感自然的造物之恩——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如在全球化形式下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关爱自然爱护环境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不仅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更关乎个人的根本利益,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科学观念,做一个文明人,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感恩其实并不总是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润物无声”。
        五、感社会容纳之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和谐是当今世界思想的主流,创建和谐社会是国家所致力追求的目标。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大而广之,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和谐的基础是感恩,只有感恩才会有感动,只有感动才会有感谢。比如秦始皇的暴政,赋税徭役兵役沉重,严刑酷法,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天下大乱,秦短命而亡。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社会矛盾激化,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和谐社会观教育,使其自觉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结束语: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实现学生心灵的碰撞、灵魂的净化、精神的洗礼。让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以历史上的道德模范、以生活中各类感恩典型为榜样,去认识、去感知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祖国培育之恩、自然造物之恩、社会容纳之恩,在行动上去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报效祖国、保护自然、回馈社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让历史课堂因感恩教育而处处洒满爱。我想这就是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目的吧。
参考文献:
[1]张迎东.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感恩教育的一些尝试[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4,000(009):408.
[2]韩虹.论高中历史教学与感恩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
[3]王建州.关于高中历史课进行感恩教育的一些想法[J].中国文房四宝,2013(5).
[4]张旭.高中历史教学的感恩教育[J].读写算:教研版,2013,000(005):4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