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军民融合军事物流的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8月   作者:张科伟
[导读] 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离不开国防和军事力量的提升,有关军事方面的相关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杰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张科伟   222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离不开国防和军事力量的提升,有关军事方面的相关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为我国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争取更高的国家地位,提高综合国力,需要相关部门和领导加强对军事物流建设的重视和关注。加强军事物流的有效管理和完善建设能够促进我国整体军事事业的发展,帮助军事力量的增强,又能进一步促进军事物流体系的有效规划和进一步完善。通过加强对军事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也能够促进军民关系的进一步推进和融合,做到迎合与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事物流;体系建设
        引言:站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维度提出的重大战略。军事物流作为最容易推进军民融合落实的领域之一,应贯彻落实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瞄准世界一流军队的做法与经验,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行业的技术、规模、服务等优势,加强与大型优秀物流企业深度合作,率先走开军民合作的路子。
        1物流企业能力及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像京东、顺丰、天天物流等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这些物流企业蓄积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形成的服务模式,在军事物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1仓储布局能力及应用。目前,我国物流行业通用(常温)仓库面积达10.38亿平方米,其中立库约占26.4%,平库约占58%,楼库约占15.6%,因此,物流企业强大的仓储能力,完全可以作为军队储备力量资源,纳入军队的物流枢纽节点体系。此外,物流企业仓库还可用作军队后勤专业官兵特别是仓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实习基地,为部队提供就近、灵活、实操化的训练场所。
        1.2运输配送能力及应用。目前,我国物流企业配送网络国内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末端配送网点达426840个,干线运输线路54327条,支线运输线路850万条,航空运输线路4978条,运输车辆382078辆。可实现48小时中国通达全球,48小时各国本地交付。如此强大的运输配送网络和能力,完全可以用作军队运输动员力量,为部队作战和应急任务提供运力支持。
        1.3技术创新能力及应用。2010年以来,我国进入物流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物流装备在短短几年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物流关键设备和系统,输送分拣系统、AGV系统、穿梭车系统(包括多层穿梭车、四向穿梭车)等,国产品牌占据了比较大的优势,有些甚至是绝对优势。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随着智慧物流概念的推出,中国的物流技术应用更是获得了巨大发展机会,在大数据、AI应用、无人化、单元化物流、新零售应用、快递柜等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物流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军事物流体系设计、库区规划、关键技术攻关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1.4信息化管理能力及应用。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只有40%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但京东、顺丰、三通一达等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国产软件系统市场份额已大大超过进口软件。大型物流企业均构建了完善的物流信息设施体系,研发了数百个信息系统,横向涵盖了全行业、全品类的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纵向打通了从计划、采购到仓储、配送的全链路。这些信息化技术和系统,可以应用于军队物资消耗预测、在途可视、智能仓库建设等领域。
        2军事物流军民融合体系发展现状
        2.1军队与民营物流企业进行融合与衔接
        近年来,军队与我国大型的民营物流企业在运输配送、仓储管理、物资采购、信息融合、科研创新、力量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在有关物流管理的科研创新和技术支持方面,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运用集装化包装、搬运、装载与卸载等物流管理技术,相关的专业化物流保障力量的体系建设也逐步形成较大的规模化发展。
        2.2军事物流管理取得较大突破发展
        目前相关部门与领导层加大了对军事物流管理和体系规划建设的重视与关注。为了保证和有效提高军事物流的后勤保障能力,通过不断攻克各种技术难点等,对相关的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了创新规划并进行完善和发展。通过将信息化系统集成创新,把高效指挥和实时保障等依托信息一体化网络,进行各方面的有机融合与协调,有效提升了军事物流的保障水平。为了保障军事物资的安全性,实现军事物资通过物流管理在储存、出库、运输等方面的全程可视化管理,通过对相关技术的优化创新,研制和建立了物资射频识别系统,大大保障了物资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为了加速发展军事物流在各环节与业务方面的一体化,也充分运用了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和信息数据库等高新技术,开展并有效规划建设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系统体系,有效加强了军事物流全过程的保障,做到物资能够获得充分的利用。
        3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运行的配套措施
        3.1 建立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法规体系,扫清融合发展障碍
        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是运行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涉及军地双方利益关系和工作衔接。一是系统制定军地物流相关法规制度,弥补当前法律体系空缺。研究制定军事物流管理、军地物流动员、战时征用等法规制度,明确军地双方权利与义务,细化责任分工,规范模式运行程序,规定奖惩事项等,切实做到内容系统全面,执行准确到位。二是建立军地物流配送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军地物流配送衔接的技术障碍,使得平时运转顺畅,战时转换迅速,在一些军地通用技术方面,做到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靠拢,实现最大程度融合,对于军事专用的配送技术,依据规定进行对接。三是建立和完善军地协调机制。协调机制能够使军地物流配送模式运行更顺畅,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使得军地双方信息互通,明确分工和衔接重点,依托军队和政府这个组织管理主体,对军地物流配送工作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综合协调。
        3.2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信息平台,实现配送高效可控
        配送过程不止涉及物资的传运,更多是涉及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因此依托“云物大”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信息平台,可以对配送模式的运行起到有效的信息支撑。一是建立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可视。军队利用统一的标准建立动态资源数据库,与政府数据库对接,再利用卫星定位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实时监控与更新数据库资源,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能够实时了解可调配资源的位置与动向。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需求可知。与政府、供应商或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信息交互网,三方可共同了解军队平时战时物资消耗情况,提前预判需求,明确未来配送方向和配送量,做到充分准备、精确预备。三是建立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过程可控。在明确了资源情况与需求情况的前提下,利用决策辅助系统预测配送时机、最优路径、配送量,形成配送最佳方案,而后由军队机关统一指挥调度供应商或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实时向配送方提供敌社情、路况等信息,做到全程可控精确保障。
        结语
        建设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管理,以完善的制度清除军地物流无缝衔接的障碍。建立一体化的现代军民融合物流运行机制,加强工作的合理分工和沟通交流,并通过构建安全的物流调度指挥信息平台,保障信息互通;还应不断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确保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式物流体系建设法治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1]曹景建,姜大立.基于CALS 的军民融合物流信息体系构建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8):32-34.
[2]赵亮宇.军地物流一体化保障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13):21-25.
[3]古贞,谭清美.军民融合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0):228-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