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气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8月   作者:王艳玲 李建东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给我国的气象档案管理工作带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了全新的挑战。

河南省郑州市气象局   王艳玲  李建东   45000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给我国的气象档案管理工作带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了全新的挑战。气象档案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全面记录大气现象,尤其是不可再现的物理现象,反应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保存利用价值,为各个行业发展保驾护航。新形势下,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做好气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气象档案具有统一性、连续性、时间性等特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使气象档案得到长期保存。目前气象管理部门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优势,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开发、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气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我国气象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数据环境下气象档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气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应对措施
        引言:气象档案内容广泛,包括气象探测资料、气象科技研究资料、气象灾害防御资料、气象预报服务资料、气候资源利用资料等。气象档案专业性强,具有较高的利用率。气象档案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能够应用于气象服务、工学、农牧业、交通、旅游业、建筑业等方方面面。深入研究气象档案资料,适时开展气象预报服务,能够预防灾害,保障安全施工,是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关键要素。目前,在气象档案管理工作中,关键是要加强档案管理意识,主要通过组织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档案知识,研究《档案法》,以此来不断提高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气象工作人员的归档意识,使得全局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此外,气象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也是重中之重,目前主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健全气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气象档案收集、存档、保密、销毁等全流程。通过健全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让气象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有据可依,严格按照流程和制度工作。但在目前的气象档案工作中,适应新形势、现代化的趋势是必由之路。随着气象数据资料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亟需变革。加大资金投入来建设现代化档案管理设施,开发现代化气象档案管理的软件系统,是实现档案电子化、海量存储的关键,只有走现代化管理的道路,才能不断提高气象档案的管理工作效率和开发利用率。
        1.气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气象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记录和管理每个气象站的各种观测数据,例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和其他气象要素。管理气象档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气象数据用于预测和研究台风,冰雹,暴风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形成,并且所有的天气预报的手段更新也都是建立在对这些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其次,气象数据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例如:铁路,航空机场,水力发电厂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从当地的气象站或沿途的台站获取气象数据。第三,当社会各界参与各种科学研究项目的开发和研究时,他们还必须查阅相关的气象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最后,天气预报可以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旅行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使人们可以为接下来的几天制定计划。由此可见,气象档案的管理非常重要,因此气象部门必须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一气象数据,以不断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2.大数据时代气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2.1缺少档案管理标准化及规范化
        尽管近年来我国气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许多气象档案也建立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但是,在实际的天气文件管理工作中,许多天气文件仍然使用传统的文件管理模式,采用了目录管理系统和工作表模式的单机版本,归档过程繁琐,档案管理集约化水平较低,并且信息相互是独立的,这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的作用,还将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的数据安全风险。
        2.2气象数据爆发式增长为档案管理带来压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气象数据也呈现爆发式增长。近几年,在国家气象局的统一部署下,有序进行着气象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工作。就笔者工作所在地辽宁而言,数字化气象档案在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


自2010年来,气象数据以TB单位逐年增加。此外,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气象预报资料和观测数据也列入了气象档案管理范围。如此庞大的气象数字化档案,不仅内容较复杂,而且种类很多元,并且几乎每一种类型的数据容量都不可小觑。爆发式增长的气象数据为气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巨大考验,如何处理和存储如此庞大的数据,如何保障数据接收利用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气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2.3服务手段单一
        在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气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已大大提高,但服务方式一直停留在“坐等上门”的离线服务模式中。唯一的改变是将档案由原本的纸质载体换成了机读载体。此外,所提供的天气档案数据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临时性的初级加工,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分析数据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因此无法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和数据网络推动服务。
        3.大数据环境下气象档案管理的应对策略
        3.1构建业务保障体系
        在大数据环境中,人们对资源共享的意识也在增强,这也使得人们对数字文件的依赖性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导致存在各种网络安全隐患,并且其承载的数据的安全性非常脆弱。因此,气象档案管理部门在运用信息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档案数据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制定严格的档案信息分类审核制度,并为所有用户配置相应的权限,还必须定期进行抽查和文件备份,并做好转储工作。此外,气象档案管理部门还必须使用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技术,建立严格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并针对诸如丢失,损坏和泄漏档案数据等采取安全措施,以确保数字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2加强对气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在大数据环境中,面对海量气象数据,气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收集,管理和使用这些海量气象数据。因此,为了进行气象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和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有必要体现出这三个一体化。首先是数据档案一体化。自2011年以来,我国气象局已经开始了气象数据整合的建设。它的核心是解决长期困扰天气档案管理的问题,包括数据和信息不匹配,收据收集和服务分离以及天气业务的发展。通过规范业务流程,确定天气业务内容,全面完成实时数据评估,反馈和误差信息校正等工作,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提高文件管理效率,确保数据安全。其次是目录和全文一体化,其核心是对电子气象档案进行分类,促进数据检索和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有效管理目录全文来促进数据交换。最后是接收和发送数据的一体化,即在信息数据库中汇总并统一不同类型的气象数据,以完成对信息的密集管理。通过建立规则,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权利使用信息以确保安全。
        结语
        气象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做好气象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大数据环境下,随着我国气象观测项目的不断增加,气象数据将继续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并且该数据也将向全社会开放。这不仅是天气档案管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而且对气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气象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牢牢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晓军, 王宝忠, 祁英华. 大数据时代气象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 青海科技, 2019, 026(004):95-97.
[2] 聂丹萍. 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应对措施[J]. 办公室业务, 2020, No.330(01):94-95.
[3] 于子. 探讨大数据环境下气象档案管理问题[J]. 兰台内外, 2019, 244(07):14-15.
[4] 刘晓和, 邱逸峰, 李春贵. 基层气象台站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科学与信息化, 2019, 000(015):P.154-154.

作者简介:王艳玲(1968.12),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气象档案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