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430300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危险,其本质是“不确定性”。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形态面临重大风险与我国文化自信缺失有着重要联系,同时,面临各种意识形态风险困境,我国的文化自信也受到了冲击和负面影响。在意识形态风险视域下研究增强文化自信路径的构建策略,对于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培养文化自信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意识形态风险与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缺失与否影响着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意识形态风险的变量也是国家增强文化自信举措的重要考量。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联系。
(一)意识形态风险是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习近平在多次重大的会议讲话中都曾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国家意识形态收到多方面的冲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影响着我国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增强。一方面,意识形态风险增加了文化的不自信。意识形态风险的增加,免不了对国家的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国民精神等造成损害和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另一方面,意识形态风险阻碍了优秀文化的发展。意识形态各方面的风险,尤其是受到外来思想侵蚀的风险,都对我国自身的优秀文化传播和交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阻碍。
(二)缺乏文化自信是加剧意识形态风险的推手
当前缺失文化自信或在文化上不那么自信是客观存在的精神文化现象,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唯有正视现实,才能认清形势,科学分析、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与关键,这是我们培育与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文化自信的缺乏一方面增大了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和强度。
(三)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与增强文化自信相辅相成
文化自信自身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意蕴。一方面文化建设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指向。广义上来说,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狭义上来说,文化主要指向一种精神文化,换言之,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我国,作为社会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然要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进行解说、阐释和论证,引领社会思潮发展方向,因此文化建设必须以意识形态建设为指向和方针,并配合意识形态建设,凝聚人心,增强民众的政治向心力,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凝聚力。
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借助文化载体来进行。习近平多次强调,“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标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强大,也意味着该国的国家意识形态越巩固。
二、增强文化自信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困境
意识形态对一个执政党来说,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思想得到统一,力量得到整合,人心得以凝聚,斗志能够激发的关键。意识形态建设会使文化自信得到不断的彰显。同样,意识形态面临风险,文化自信也难以培养和增强,文化传播和交流也会受到阻碍,国家文化软实力也会受到削弱。
(一)文化软实力削弱的风险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在大力发展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硬性层面也即有形要素方面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非物质力量也即软实力对于一国发展的重要性,国与国之间的角逐越来越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在综合国力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如若简单的对综合国力从软硬两个维度考察,不难发现在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硬性层面也即有形要素方面我国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在文化、生活方式及意识形态等综合国力的软性层面也即无形要素方面,我国取得的进步虽亦明显但却稍显滞后。
(二)主流意识形态偏离的风险
在如今,国家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形势都十分严峻而复杂,互联网的发展更加深了全球化的趋势和各个国家的联系。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国内外风险;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时也面临着“失效”和边缘化的风险,主流意识形态不仅面临着传播效果正负不知,也面临着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竞争。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对于各类思想意识传播的限制,各种边缘话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价值观念通过互联网可以在各大平台上并存、激荡和冲突。
随之而来的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侵蚀着网络环境的健康和危害青年学生的思想,这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西方意识形态文化侵蚀的风险
一方面,国家的日益强大势必会在一些西方国家眼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从而利用全球化的大势通过各个方面和途径,加紧对我国的文化渗透,试图通过此种手段来是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和风险;另一方面,受国外的影响,国内出现多元的意识形态思想和态势,更有一些不怀好意者通过煽动少数人来传播负面的思想,影响社会安定和团结等。
三、意识形态风险下增强文化自信路径的构建策略
意识形态是文化长足发展和增强精神文化自信的精神灵魂,文化则是意识形态传播发展的载体。在多次会议和场合中,习近平多次指出文化自信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途径,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渠道。在意识形态风险的视域下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要提高文化自觉、加强文化传播,以及推进文化创新。
(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文化自觉
意识形态风险形式隐蔽、影响深远,何领域、任何方面的风险,都不是互不相干,只在各自领域和方面起作用的,而是内在关联、迅速传导、相互激荡、叠加放大,构成了风险集合、风险系统。加强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首要之务。一方面,坚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如儒道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既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也能提高国人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防范错误思想文化的侵袭。错误思想观念的文化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阻碍,也是强化意识形态风险的推手。
(二)创新风险应对方法,加强文化传播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面临国内外多重思想文化的冲击,要始终坚持我国的文化自信,就要创新风险应对方法,做到“以变应变”,同时加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样也就是抵御和否定了错误的思想文化。一方面,在文化传播中树立文化自信心。这不仅是反映民族自信心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核心要素。增进文
化自信心有助于增强一个国家社会主流意识对社会成员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从而增强国家软实力。另一方面,文化交流中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红。不论是国内还是对外的文化交流,要立足于我国的社会实践,要敢于向错误思潮亮剑,敢于向广大民众发声,才能有效抵御西方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对我国文化生态的渗透。
(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文化创新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与增强文化自信相辅相成,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文化创新,只有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更加坚定,扩大我国文化影响力,才能生成、培育和实现高度的文化自信,从而通过提升国家软实力来维护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安全。推进文化创新,可以利用互联网领域的新媒体和其他平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方法和理论内容实现创新性发展与转化,摒弃脱离实际的空洞的宣传方式,将宣传内容基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不仅为文化自信的建设注入了青春与活力,也是推进文化自信建设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2).艾斐.文化自信何以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J].求是,2017(3):64.
(3).韦钦平.坚持法律出版的人民性,服务人民群众法治需求[J].全国新书目,2020(04):41-43.
(4).兰嫒.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风险与应对[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130.
(5).刘昀献.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和对策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9(01):5-23.
作者简介:汪妮(1998—),女,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人,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佟旭(1997—),男,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安徽滁州人,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