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链球菌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特点及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马厚芝
[导读] 目的:探讨总结咽峡炎链球菌致剖宫产术后感染、药敏特点及分析其可能原因。
        马厚芝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咽峡炎链球菌致剖宫产术后感染、药敏特点及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成都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妇产科病区剖宫产术后感染咽峡炎链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所有送检结果为咽峡炎链球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其感染、药敏特点及可能原因。结果:咽峡炎链球菌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病例均有可识别的临床感染灶,主要为腹部切口和子宫内膜炎。所有感染病例均出现发热,局部切口感染无特异性,脓液有恶臭气味。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及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呈现耐药。结论:术前选择克林霉素作为预防性用药可能是咽峡炎链球菌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原因之一;规范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 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
        【关键词】咽峡链球菌;妇产科; 剖宫产术后感染;
        分类号:R71
        咽峡炎链球菌属于米勒链球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从1980年咽峡炎链球菌被第一次作为罕见化脓性感染病原菌被报道起,国内外文献陆续报道起引起各组织、器官化脓性感染。近两年由咽峡炎链球菌引起剖宫产术后感染也由鲜见变为逐年增加,但目前国内对其所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相关研究却少有报道。为进一步总结探讨剖宫产术后咽峡炎链球菌所致感染特点,分析感染原因,为今后的诊疗防控提供依据,现对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近两年咽峡炎链球菌引起剖宫产术后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7月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确诊为咽峡炎链球菌所致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主诉、现病史、诊疗经过、用药情况、治疗效果等;分析送检标本培养为咽峡炎链球菌的药敏结果,探讨抗生素选用方案。剖宫产术后感染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规定执行。该医院住院患者的感染标本均由该医院有资质的生物实验室负责检验、培养、细菌种类鉴定及药敏试验。
        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药物敏感性。
        3 结 果
        3.1咽峡炎链球菌所致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咽峡炎链球菌所致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共3例,主要为腹部切口(3例次)和子宫内膜炎(1例次),均有可识别的临床感染灶,发热发生率为 100%(3/3例),切口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表现为红肿热痛,66.67%(2/3例)病例描述脓液有恶臭气味。
        术前预防感染用药:2例应用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氨曲南、1例头孢唑林。应用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氨曲南的2例患者术后发热、腹部切口红肿热痛,血象升高现象出现时间均早于应用头孢唑林术前预防感染的病例,见表1。
        


        3.2药物敏感性分析
        妇产科住院患者检出咽峡炎链球菌药敏结果分析
        妇产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培养为咽峡炎链球菌共12例;药敏结果汇总显示青霉素敏感性为83.33%;头孢噻肟敏感性为91.67%;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未见耐药株;左氧氟沙星敏感性为50%;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为91.67%,见表2。

        4.讨论
        咽峡炎链球菌为一种条件致病菌,致病力弱。3例感染病例均存在感染高危因素, 1例剖宫产术前已出现急性绒毛膜羊膜炎,2例剖宫产手术术中有特殊,子宫内膜暴露时间延长,且机械性损伤程度较高,增加了咽峡炎链球菌这类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几率。3例病例感染的部位主要为腹部切口和子宫内膜,术后感染均出现发热,切口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66.67%(2/3例)病例描述脓液有恶臭气味,可能与咽峡炎链球菌是一种兼性细菌有关,合并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引起混合感染比例可高达 46-76%[4]。
        回顾该院咽峡炎链球菌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敏感性为83.33%;头孢噻肟敏感性为91.67%;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未见耐药株;左氧氟沙星敏感性为50%;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为91.67%,这与2019年CHINET显示数据大致一致[5]。剖宫产术属清洁-污染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例病例因各种原因(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夜间不做皮试等)2例应用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氨曲南、1例头孢唑林作为术前预防感染药物。从表1中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应用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氨曲南的2例患者术后发热、腹部切口红肿热痛,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现象出现时间均早于应用头孢唑林术前预防感染的病例。综上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失败,这可能是咽峡炎链球菌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之一。
        规范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 尽量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二代头孢菌素作为术前预防性用药能最大限度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 当经验性用药治疗效果欠佳时, 或术后出现感染征象时,应及时送检,明确病原菌,警惕少见菌,避免盲目经验性用药。
        参考文献
[1]Asam D , Spellerberg B et al. Molecular pathogenicity of Streptococcus anginosus.[J]. Molecular Oral Microbiology, 2014, 29(4):145-155.
[2] 赵月琴, 李琳, 陈辉, 等.咽峡炎链球菌引起脑脓肿死亡1例[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8, 21:268.
[3] 沈菊英, 叶吉祥.咽峡炎链球菌引起急性化脓性脑膜炎1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355.
[4]Suzuki H,Hase R , Otsuka Y , et 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used by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group bacteri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8 cases at a Japanese tertiary hospital. J Infect Chemother, 2016. 22(7):456-460.
[5]胡付品,郭燕等,2019年 CHINET三级医院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3(20):233-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