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施行早期进食的可能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徐园
[导读]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施行早期进食的可能性。
        徐园
        泰兴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施行早期进食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7月至2020年12月行胃肠术患者52例,全部患者接受术后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中留置胃肠减压管,术后肛门排气后进食。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实施早期进食。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行胃肠术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施行早期进食具有安全性,无特殊并发症影响,且能够缩短术后肛门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胃肠术;快速康复护理;胃肠减压管;早期进食
        胃肠术是临床常见手术类型,多应用于胃肠道疾病治疗中。考虑到胃肠术后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需要,过去在胃肠术后多留置胃肠减压管,禁止患者早期进食。但越来越多研究证实,术后留置各类导管可能会增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也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康复训练的进程,更可能造成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快速康复护理提倡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施行早期进食,该理论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相关研究也指出,在胃肠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管在引流与胃肠减压中的效果一般,且增加了咽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因此以胃肠术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07月至2020年12月展开研究,探讨在胃肠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给予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07月至2020年12月行胃肠术患者52例,全部患者接受术后护理,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6~62岁,平均(40.23±8.20)岁。观察组26例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40.27±8.16)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常规访视给予健康教育,术中留置胃肠减压管,术后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给予镇痛泵减轻疼痛感受,常规给予患者补液,于肛门排气允与进食。
        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实施早期进食。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给予患者健康宣教,讲解胃肠术基础情况,解答患者疑问。给予患者适当营养支持,嘱咐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流质饮食,术前需禁食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遵医嘱为患者应用镇痛止痛类药物;②术中。配合麻醉医师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结合患者情况、医师决定,不为患者插胃管与引流管;③术后。以镇痛泵进行止痛,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同时应用缓泻剂,给予患者口香糖,嘱咐口嚼口香糖促进胃肠蠕动。术后观察患者体征稳定,给予温开水湿润口腔,可每间隔30min一次。根据医嘱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补液量约为2000ml左右。术后6h检查患者有无肠鸣音,肠鸣音恢复可给予患者进食,进食前可先口服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服用量控制在30~50ml,观察口服溶液后24h内无不良情况,可恢复正常进流食,每日进食量1000~1500ml为宜,进食后无异常,可在3d后恢复正常饮食。同时术后需鼓励患者主动活动,下床行走,促进胃肠蠕动,减少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另外需注意术后保暖,可适当提高病室内温度,使用加温装置,预防术后低体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分析与讨论
        胃肠术临床多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阑尾炎、结直肠癌等胃肠道疾病中,由于术中患者胃肠道因手术影响有一定创伤,术后多形成肠麻痹现象[3]。临床常规预防术后肠麻痹多留置胃肠减压管,以期提高术后安全性[4]。
        本次研究中以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给予患者早期进食为主的快速康复护理研究护理措施实施的可能性,结果指出,在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下,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缩短,且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并未显著提高,也无异常并发症的引发及影响。从患者术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指标上分析,这两项指标作为胃肠功能恢复的指标之一,未受到早期进食、不留置胃管等措施的影响,提示快速康复护理下措施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从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上分析可知,患者未应不留置胃肠减压管而增加多种并发症,提示该护理方式具有一定安全性。且不留置胃肠减压管还有利引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早期康复的作用,早期进食还具有提高机体形成代谢,促进营养吸收,减少营养不良症状的效果[5]。因此可以证实,给予胃肠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具有可行性,临床可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综上,临床给予胃肠术患者的护理干预中,采取快速康复护理能够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实施早期进食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洪源.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5):175-176.
[2]郭桂秀,贾淑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胃肠道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9):57-59.
[3]周瑞. 快速康复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2):359-360.
[4]杨素坚,张丽达,彭秀琨,等. 快速康复外科在胃肠道手术围术期的作用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04):91-92.
[5]赵丽,邵宇飞. 肠内营养支持与加速康复护理联合应用于胃癌患者的效果[J]. 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7):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