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姓飞
身份证号:45033119861228****,广西省 530000
摘要:如今我们国家社会发展速度持续增快,城市建设步伐也在不断提升,市政公用工程需要增强对于质量问题的重视,防止产生安全隐患。对于建设单位来说需要共同进行检查工作,设置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市政公用工程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质量控制
1 确保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施工原则
1.1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监察工作
要保障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从各方面对工程质量加以监控确认,特别是在实际施工阶段,要重点加强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监控工作。管理人员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于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同时也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惩,坚决杜绝因为人员失误或者管理不当导致的质量事故。除了定期的检查,还要不定时进行质量抽查,以防出现应付检查的情况。
1.2 加强施工现场施工标准监察工作
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上的具体要求进行,因为所有建设单位和投资单位达成一致的施工标准都体现在施工设计图上,只有遵照施工设计图上的具体标准逐一施工,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建筑单位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实际施工标准和工程标准一致性的监察工作,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发现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一旦出现违反施工标准的行为,要立即严令停止施工,整顿完成之后才能重新开始施工。
1.3 加强竣工验收工作
在施工阶段结束之后,工程验收工作必须由施工单位和工程管理单位共同进行。双方必须以施工验收标准作为验收依据,对于质量不符的部分要及时进行维修处理。特别要对一些隐蔽工程做好质量验收工作,以防后期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2 市政公用工程存在的质量控制及技术问题
2.1 施工质量管理力度不够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由于涉及到的专业较广,尤其是一些强弱电的施工,施工内容涉及到专业工程及土建工程,这样会使得实际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不严格,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的监督。有些配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单位不够重视其施工质量对于城市的影响,在施工中,质量监督不到位,设立的质量监察部门形同虚设,不能严格地保证施工质量,也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2.2 施工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没有合理优化施工技术,就会使得有些落后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引发安全和质量事故,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施工技术是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这些不安全的施工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被淘汰;再就是现场的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隐患,未按照规范和要求设立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意识到市政施工的危险性,市政公用工程多为地下工程,地质复杂,管线较多,施工时由于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2.3 施工材料存在问题
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市政道路施工要加强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市政管道的施工要加强管材的质量控制,在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当前,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由于材料采购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在采购中,没有提前做好采购计划,没有依照质量标准进行材料采购,这样不能有效地控制材料质量,也不能按计划采购材料,可能导致材料浪费;对于材料进场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有些材料员与供货商存在不当交易,在材料入场时,以次充好,进场的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对材料进行仓储管理时,不能分类存放,水泥、砂石随意堆放,水泥一旦遇水,材料则不可使用,影响了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
3 优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相关技术
3.1 加强市政工程公共项目的原辅材料检验
提升原辅材料检验同样也可以严格管理市政工程公共项目的施工质量。严格管理市政工程公共项目的原辅材料,并开展抽样和检验。严格管理施工企业,依据项目总数和批号开展系统自检。
随后,有关建设单位还应严格依照有关标准规定对原辅材料开展抽样和检验。唯有如此,市政工程公共项目的原辅材料才能够在项目中安全交付使用,市政工程公共项目的施工质量才能够明显提高。
3.2 强化施工前期的管理
在工程施工开展的前期阶段,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计划,能够精准的把握工程的指导思想以及设计意图,可以对图纸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应该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规范,包括:工具以及设备的使用、安全规范的教育及传达。在施工现场,应该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必须佩戴安全帽,在工程施工现场,建设安全防护网,保证可以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同时,针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应该多次的进行勘察,对交通状况以及天气状况等进行综合判断,明确其是否会对施工造成影响。此外,依照施工的进度计划,制定严格的监管方案,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把控。需要明确的是:在管理期间,应该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问责制进行有效落实和健全,可以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保证不会出现问题以后相互推诿的情况。
3.3 新兴的监管技术
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要求越来越繁杂,对监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科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监管技术也应运而生。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监管技术,把新型技术与监管人员相结合应用于施工现场的实地监管,运用先进的机器人监管技术,对工人的作业进度实时监测,保证了施工过程的高效性。同时由机器人代替人工监理,可以杜绝人工可能出现的一切低级错误,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极大地避免安全隐患。其他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培训以配合新型技术的使用,促进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文明和安全建设。
3.4 排水管道渗水漏水
在市政建筑排水管道中,比较容易产生渗水漏水的情况,主要就是管道的使用时间比较长,当然也因为管道材料质量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在应对相关问题的时候,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措施来进行应对。要是排水管道位置发生变化,管道里面存在积水,就更加容易产生渗水和漏水的情况,并且整体的施工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是没有正确地预测管道位置,也比较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其中存在较多的地下管线,无论是施工时期的管线,还是附近建筑物中埋设的管线,都需要防止产生质量问题。
3.5 路基填方施工技术
设计方案通过审核之后,施工人员拿到方案应先了解一番,继而对路基填方施工。路基填方施工技术就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路基填方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如果设计方案路基填筑的高度在7m以上,就要使用两台机器设备协作运行,即推土机和压实机。压实机对路基碾压工作,压实的程度达不到设计方案的标准要求,再用推土机进行摊铺碾压。第二,压实的注意点。在对路基填方进行施工之前,要对其进行实验,将煤层压实之后的厚度测量出来。有了准确的数据,再对路基进行填料并摊铺。工作人员将每一次摊铺厚度记录下来,保证其厚度大于路堤的宽度,使得路基边缘和中心是同一水平线。如果路面有坑洼,就要先对坑洼的地方填筑,保证路基的平整性。
3.6 接缝处理
(1)横接缝。在摊铺施工中尽量不要中断摊铺,如果因为意外事故不得不中断施工,则要设置好横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混合料处理整齐,要紧靠混合料设置两根方木,混合料压实之后的高度与方木相同,与方木之间紧紧贴合。方木另一侧使用碎石回填3m,相比方木高度高3cm左右,并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如果需要重新摊铺混合料,要先去除方木、碎石,并将底部基层处理干净。摊铺机械返回已经压实层末端,将混合料重新摊铺。如果当天无法完工,需要在末端碾压高程、平整度达标之后,设置一条横向、垂直向的断面,第二天继续摊铺。
(2)纵缝。在完成摊铺工作之后,有一定几概率产生纵缝病害,在摊铺完一定幅度之后,靠近边缘30cm位置使用机械压实难度较大,边缘压实度不足会形成一道斜坡。在摊铺一幅后,要将没有完成压实或不达标的部分挖松并洒水,在后一幅混合料摊铺后共同碾压和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将质量控制意识放在第一位,才能够建设成模范工程。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得以完善,相关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并且要根据实际局情况,不断的完善专业知识,加强监管力度等,保证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以绿色可技术发展的技术发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国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国亮.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67.
[2]顾正洲.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地产,2019(2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