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6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技术观念的更新,水运工程项目的质量审计基准逐步提高。在工程施工过程的优化下,也存在许多安全风险因素,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本文论述了我国水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项目中的安全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水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解决策略
1水运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1.1主观因素
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人员,虽然在目前的高科技应用下,很大一部分施工过程可以自动智能控制,但仍然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控制。水运工程属于综合施工体系,每个施工过程都有很强的相关性特征,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就会降低。从主观上看,影响水运工程项目管理安全的因素很多,具体分为以下三点。
(1)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性。水运工程数量庞大,在大多数企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承包来划分各种工程,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但目前建筑市场存在人才供需不对称,基础工人数量远高于专业人才,在一些施工环节,甚至施工人员没有专业的施工基准,甚至无法按照图纸和文件的设定正确执行某一施工流程。缺乏专业性显然不能满足行业对高质量建设项目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对于建筑标准较高的水运工程,如基层施工力量不足,工程的施工进度必然会降低。
(2)管理者缺乏安全意识。工程项目安全控制人员是维护施工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管理人员可以在不同部门的施工类别中发挥协调作用。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制定完整的控制措施,确保项目的有序施工。这一过程中的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者缺乏建筑安全标准意识造成的,管理者未能根据规章制度建立动态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往往在出现问题后制定相应的措施,缺乏管理和控制的及时性。对于建设项目来说,显然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3)设备操作不规范。在水运工程项目建设中,大型机械设备的支撑是不可或缺的,在高强度施工下,如果机械设备长时间保持高负荷工作,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将会严重降低。同时,水运工程施工区域空气环境潮湿,会增加设备损坏的风险,甚至导致严重的施工事故。
1.2客观因素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质量问题对水运工程产生安全影响,会增加建筑安全风险,对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从电力角度来看,水运工程的实施主要靠电力和能源支撑,工程用电量大,如果其中一个用电环节不规范,电力火灾的概率会增加,整个工程将面临严重损失。
2水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解决策略
水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开展必须贯穿整个项目,并根据项目建设范围建立有针对性的监督环节。考虑到工程施工的动态需求,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各施工部门必须协调一致,以减少交叉作业带来的时效性问题。此外,各施工队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制度,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原则下,建立预防为主、落实为辅的管理模式,提高对工程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2.1加强人员管理
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规划下,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图纸和文件的设置,使整个过程规范化运行。所以要正确控制人员,分析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制定各种解决方案,将施工人员的动态工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监督。同时,在项目实施时,部门应建立单独的安全管控组织,根据不同工程施工领域的工作路径严格划分,使每个施工过程都有独立的管理措施。对于综合性工程项目,可以形成差异化管控局面,让基层部门和施工人员落实安全意识。与工程施工相比,不同施工层次的员工有很大的专业差异,由于员工自身验收能力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对控制措施产生误解。因此,管理者应发挥协调作用,积极融入施工工人群体,了解安全意识的控制,从而制定更全面的控制措施,提高水运工程的安全性。
2.2建立安全防护体系
安全防护体系是水运工程项目的安全指标,对工程建设质量和人员安全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从安全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管理者在开展相应的工作时,一般都会遵循上级传达的文件,其工作能力与整体建筑质量有着很强的联动关系。因此,在项目开发中,可以以安全防护体系为框架,根据不同工序的施工形式,制定监理措施,由监理作为该工序的直接管理者。当建筑施工的某个过程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监理进行问责,快速找到问题发生点,减少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
水运工程项目的建设属于系统工程,在项目开放初期,管理者一般会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只需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即可。通常建筑施工与预期施工的差异会在可控范围内。为确保每个施工过程都能安全进行,管控体系应与施工过程深度融合。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应明确每个施工过程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3加强培训
项目的执行者是员工,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因素都是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意识。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必要制定完善的施工人员安全培训计划,通过专业培训减少基层民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辨别能力,为整个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基础保障。考虑到工程项目的专业复杂性,不同的施工类型有很大的差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不仅要注重意识培训,还要针对不同的施工专业建立单独的安全体系。培训模式不应局限于理论方面,还应进行实践培训,针对施工项目中的突发问题,进行安全演习,使施工人员对安全事故形成初步认识,确保现场施工中的问题能够得到冷静处理,减少安全事故的损失。
2.4加强各种建筑设施的管理
在管理施工机械设备时,首先考虑设备的工作环境,机械设备的精密部件应防潮。由于机械设备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设备的钢制部件容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生锈反应。因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润滑和防锈,以免机械设备的联动环节生锈,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其次,大型机械设备要建立登记表,每一项设备必须独立记录信息,收集设备全过程的申请信息。特别是租赁的机械设备,首先要进行全寿命周期试验,根据施工环境确定设备的工作性能。最后,安全设备要保护好,因为电力设备长期工作容易发生电力火灾。因此,应制定全面的设备检查计划,设备维护人员应将设备运行记录与设备工况相结合,并根据机械设备的各项参数和指标进行严格控制。
2.5完善监督机制
任何工程项目的监理都应遵循实时性和准确性的原则,通过对一个施工过程的多维度控制,加强对关键施工过程的监理。在保证施工过程监理灵活性的前提下,提高工程项目的监理质量。同时,完善监管机制不仅要注重表面,还要分析建筑的本质,整合建筑技术、建筑工艺和建筑材料,做好评估和检测工作。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无论是施工前期、中期还是后期,都必须遵循施工指标。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施工员应进行集体调查,制定更准确的工作计划,为水运工程建设提供质量保证。
结束语
在水运工程项目建设中,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分析项目的施工过程和工艺,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动态安全管控机制,对项目进行多维度的管理。同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员工动态和施工进度等。通过对施工细节的检查,构建了三维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了施工检查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施工事故,为整个工程的施工提供了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冯宏伟.水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难点及解决策略[J].科技风,2019(12):173.
[2]施阳.试论水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难点及解决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0):169-170.
[3]於龙.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难点及解决策略[J].中国水运,2018(8):24-25.
[4]葛海天.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进度控制中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7(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