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门县龙泉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易门县龙泉街道办事处 651100;2.易门县十街彝族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易门县十街彝族乡 651111
摘要:鸡白痢病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它很容易在鸡群中传播流行,如果养殖人员不能及时做到诊断和治疗,将会对鸡群造成严重的危害。鸡白痢病属于世界级家禽传染疾病,是养鸡行业中危害鸡群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家禽养殖业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更要加强对鸡白痢病的防治与诊疗,分析致病原,并且及时有效的找到治疗鸡白痢病的治疗措施,促进养殖场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鸡白痢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鸡白痢病;诊断;治疗措施;研究
引言
鸡白痢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疾病,它是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鸡白痢病在世界家禽养殖区域广泛流行,其危害性非常严重。引起鸡腹泻的致病原就是沙门氏菌,该种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是一种鸡体内常见的菌群,属于条件性致病菌。这种病菌通常无明显表现症状,只有当鸡群由于多种应激的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沙门氏菌才表现出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感染的鸡群不受年龄和品种的限制,排泄物是沙门氏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鸡群的消化道。在雏鸡阶段,如果饲养场的饲养管理工作没有预防到位,就会给沙门氏菌传播提供条件,2-3周的雏鸡更容易感染沙门氏菌,死亡率也较高。成年鸡的感染症状不明显,但是会导致蛋鸡不能正常产蛋,严重危害鸡的生殖系统,进而导致鸡群的生产能力下降,导致养殖场的鸡群数量锐减。
一、发病经过
鸡白痢病首次发病于2018年12月11日,在一个蛋鸡养鸡场内,接连有2批雏鸡出现腹泻的症状,并且精神状态变差,身体慢慢消瘦,该症状发生2-3周后,发病鸡和死亡鸡数量明显提高。该养殖场的2批发病的雏鸡是在8日龄和9日龄开始出现的症状,并且死亡率是在39%左右。虽然养殖场少量的育成鸡也出现症状,但是发病时间较长,并且病情发展缓慢。出现症状后,养殖人员立即采取措施,把患病鸡单独隔离出来,同时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一般。在鸡育成阶段,因为已经感染沙门氏菌,所以很容易引发其它传染疾病,这就导致临场症状复杂,治疗难度增大。由于部分鸡没有任何表现的症状,就会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而雏鸡的临床表现症状比较明显,而且发病的过程很短。在孵化雏鸡的过程中,种蛋的来源复杂,并且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这也是病发的重要原因。再者,养殖场的养殖数量庞大,卫生环境不达标,鸡群密度大,导致病原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流行病学
患病鸡和带菌鸡的排泄粪便是鸡白痢病的主要传染源,这些排泄粪便污染了饲料、饮用水、饲养工具,导致疾病大面积传播。另外,种蛋的污染,让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实现垂直传播,致使雏鸡天生携带沙门氏菌。鸡白痢病的发生不受季节的影响,并且呈散发或者地方性的流行,但是相比较而言,冬春季属于发病的高峰季。鸡白痢病对于所有年龄的鸡群和种类都易于传染,3-5日龄的鸡处于发病的初期,7-10日龄的鸡处于发病的高峰期,15日龄及以后的鸡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临床症状
患病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不振,食量下降,直到最后完全停止采食,羽毛杂乱,怕冷畏寒,双翅下垂,不爱走动,喜欢蹲在地上。而且大多数患病鸡的腹泻症状明显,粪便颜色呈白色粥样或者液体状态,肛门周围被石灰状粪便污染,并且排便困难,会发出鸣叫声。患病严重的鸡甚至会出现呼吸障碍,关节肿大的现象,进而导致患病鸡不能正常行走。鸡的年龄越小,感染鸡白痢病后的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21日龄的患病鸡呼吸道症状较轻,死亡率相对下降,但是腹泻症状加重。已经成年的鸡被感染后,只会有轻微的症状或者无症状,这就导致养殖人员无法及时救治患病鸡,导致病菌快速发展,进而影响蛋鸡的产蛋量[1]。
四、病理学变化
将不同发病症状的病死鸡进行解剖后,就会发现其临床症状存在差异性,大多数急性患病鸡的脏器没有明显的临床变化,但是出现败血症表现的病死鸡,其肝脏有明显的肿大,还有明显的淤血现象,肺部充血严重。
如果是患病时间较长的病死鸡,临床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肛门附近的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体内的各种脏器管存在明显的病理变化,表现症状为肝脏肿大,充血、质地变脆,同时在肝脏表面还会出现针尖大小的坏死点和病灶,脾脏充血肿大,质地变脆,心内外膜变厚且粗糙,有灰白色结节。更为严重的病情会出现心脏变形严重,产生圆形的心脏外观。法氏囊明显缩小退化,覆膜严重发炎,腹腔脏器管表面附着一层纤维素性的渗出物。肾脏肿大充血、贫血、肠壁变厚,并伴有卡他性炎症病变。在盲肠中存在大量的干酪样物质,致使肠管堵塞严重。成年鸡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卵巢病变,病理为慢性卵巢炎,其卵子变得褶皱不整齐。
五、诊断
当进行病料的采集,做常规的涂片检查时,就会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杆菌细长,没有芽孢、荚膜。把采集到的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SS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和普通肉汤中,之后将其放在37°C的生化培养箱内,持续24小时培养,在SS琼脂培养基上会生长出中心为黑色的致病菌菌落,在琼脂培养基上会生长出形状为圆形、透明、大小为针尖状的隆起型致病菌菌落,肉汤均匀浑浊。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这种致病菌可以发酵鼠李糖、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不能发酵肌醇、乳糖、蔗糖,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利用柠檬酸盐,不产生靛基质,进而最终可以确诊致病原是沙门氏菌[2]。进行药敏试验发现,沙门氏菌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产生高敏反应。
六、治疗措施
(一)抗生素治疗
传统治疗鸡白痢病的有效抗生素为四环素、土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药物,但是这些抗生素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已经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在防治过程中,已经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完全无效;而新霉素、双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普霉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在临床上使用环丙沙星抗生素,0.1-0.3克环丙沙星需要加一千克的水,并且连饮3-5天;卡那霉素每只鸡每天分2批注射于胸部,每次注射0.5毫升,需要连续使用2-3天;庆大霉素每天使用量1-2克/千克,每天分2批次注射,需要连续使用2-3天;沙门氏菌由于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选择2-3种不同敏感药物交替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兽医禁止的使用的药物,同时,不要因为达到治疗效果,盲目加大药物剂量。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已经治疗康复的鸡,它仍可能携带病菌,在应激状态下免疫力下降,进而复发疾病,所以,在症状基本消失的情况下,仍需要继续投喂敏感药物,从而防止疾病的复发。
(二)微生物制剂
近年来经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微生物制剂在预防和治疗畜禽痢疾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经常使用的微生物制剂有乳酸菌等,在使用这类药物的前后4-5天内,需要禁止使用抗菌类药物。
(三)中草药
中草药治疗效果要比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更加有效。将苦参、黄连、金银花、黄芩、陈皮、白头翁捣碎,搅拌于雏鸡的拌料中,每只雏鸡每天只需要0.3克拌料即可。还可以将甘草、蒲公英粉碎后,按照3:10的比例搅拌均匀,按照每只雏鸡1/3粮食中添加2%的比例进行调配,等到雏鸡育成后,连续喂3个星期,在预防和治疗雏鸡的鸡白痢方面效果明显。特别适合用于已经产生耐药性的鸡群使用[3]。
结束语:
在家禽养殖的过程中,养殖场要加强研究对鸡白痢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保证鸡群的成活率。养殖人员要认识到鸡白痢病的危害性,并且掌握这种疾病的流行特点,进而开展严格的诊断和治疗。当明确了致病原,就要建立完善的防护机制,降低沙门氏菌对鸡群的危害,进而保证养殖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超超.鸡白痢的诊断和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6):22.
[2]张红凤.集约化养鸡场沙门氏杆菌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5,17(3):29-30.
[3]朱长清,张永欣.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8(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