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张岭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张岭
[导读] 摘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要求更加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创新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
        方城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河南方城  473200
        摘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要求更加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创新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技术创新的重点,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主要材料是混凝土,混凝土的配比和加入顺序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强度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技术,结合混凝土结构和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并对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是常见的问题,如结构质量、结构安全等,都可能受到混凝土裂缝的影响。综合研究这些问题,总结出原因如下:
        1.1水泥加热的影响
        在混凝土材料中,如果水泥材料与混凝土要求不匹配,就会出现水泥热化现象,在它的影响下,水泥的热量会迅速释放,导致水泥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温差增大,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1.2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环境或其他原因的影响,结构可能会因温差问题而产生裂缝。
        2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应用
        2.1混凝土结构框架的合理设计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只注重结构设计的一些基础,所以不能忽视结构框架的合理设计。特别是框架细部的处理必须符合土建施工标准。结构框架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础,也是施工技术应用的关键。混凝土结构的合理设计涉及到土木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及相关数据、混凝土结构长度和高度的科学设计、纵横墙的设计比例。结构设计的科学发展可以科学地避免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均匀沉降,有效地调整其他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5]。此外,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得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区域分布均匀。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计算结构施工中的预埋深度,改善结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避免不均匀变形。其次,后期设计中还涉及到了圈梁的设计,结构柱的设计科学合理,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最后注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不要忽视隔热的设计。保温设计主要包括与沉降相关的控制计算,也要及时检查沉降,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2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应用,根据土木工程施工的情况,必须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裂缝防治工作。裂缝一直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关注的焦点,也威胁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为了有效提高结构的施工质量,注重裂缝控制程度,还需要创新和提升裂缝防治技术,及时总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 做好预防工作。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受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施工条件、施工设备或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原因,从多个角度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实际施工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具体裂缝控制措施如下:
        2.2.1在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中,应及时进行施工现场的调查,必须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完成综合调查。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尽量由低到高施工,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一次完成。
        2.2.2在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如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施工缝问题,需要提前制定对策,尤其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后浇带的填充过程中,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强度[7]。
        2.2.3在施工浇筑过程中,应合理、科学地控制结构裂缝,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土建施工的规定控制混凝土振捣棒的振动频率,当然还要控制可能出现的结构坍塌。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正确操作振动棒。结合施工情况和混凝土结构的具体需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二次振捣处理。


        2.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有效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材料运输非常重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在规定的混凝土材料标准下,必须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运输技术,注意泵送技术的应用。在混凝土材料的运输过程中,会有许多影响因素,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泵送时间,合理规划混凝土材料的运输路径[8]。有效结合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和可能的环境变化因素,科学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科学、合理、有效,在混凝土有效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混凝土材料的运输工作,结合距离和运输方式两个影响因素,必须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首先,混凝土材料的运输人员应结合环境调查和路线了解,提前制定好运输计划,包括运输路线和运输路线的人员工作。结合运输计划,提前做实验验证,计划部门花时间 较短的运输路线将减少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影响 低。
        其次,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需要转运,因此运输人员、材料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及时做好沟通工作,确保混凝土运输及时停靠,所有混凝土材料在运输到达前不会出现初凝现象,并及时运输到土建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9]。
        2.4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的应用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浇筑技术是保证结构施工质量的关键,浇筑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浇筑技术的施工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2.4.1混凝土结构施工开始前,技术人员应做好施工前的测量工作,及时全面清理浇筑施工现场,增加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湿度,为浇筑工作做好准备。
        2.4.2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板,及时复核相关尺寸,确保施工浇筑时各项指标符合规定要求。
        2.4.3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根据土建工程的要求,及时审核混凝土结构图纸,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2.4.4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的应用必须严格控制浇筑时的温度,提前完成浇筑水管的架设,通过冷水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以避免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的影响和结构的裂缝。
        2.5混凝土结构维修技术的应用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浇筑施工完成后,应做好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混凝土养护工作需要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如果施工过程中气候发生特殊变化,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停止施工,待气候好转后及时恢复施工。此外,根据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护计划。第一种是浇筑7天后按时拆除混凝土,并用塑料布密封包裹混凝土。注意湿度控制,如果湿度变化比较快,要及时洒水,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第二次洒水完成后,连续观察4天,工作开始后测量混凝土核心温度,根据温度情况准备第二次洒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发现结构对施工非常重要。在有效的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结构出现裂缝,威胁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基于此,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积极改进混凝土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温度控制,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亮.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砖瓦世界,2019,000(006):78.
        [2]肖楠.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工程建设(2630-5283),2020,003(004):P.42-44.
        [3]李灵芝.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城镇建设,2019,000(002):P.35-35.
        [4]付晋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四川建材,2020,046(005):72-73.
        [5]冯菊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折[J].住宅与房地产,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