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张小威
[导读] 目的:探究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张小威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 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究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4例急性小儿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0年1-12月);将纳入患儿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B组基于此增加健康教育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B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比A组均有明确缩短;同时该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A组5.40%<21.61%(P<0.05)。结论:在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病症的改善,且可发挥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小儿肠炎;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急性肠炎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且多发生于儿童群体。该病症发生后患儿多表现为恶心、呕吐、高热及腹胀腹泻等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引发脱水及休克,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1]。故在该病症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十分重要。对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收的74例急性小儿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0年1-12月);将纳入患儿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2组,A组男、女患儿比为20/17;年龄11个月-6岁(3.88±0.74);B组男、女患儿比为19/18;年龄10个月-7岁(4.02±0.85)。比较两组患儿间基础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本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参与患儿及家属知情。
        1.2 方法
        入院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儿配合医师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同时需关注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予以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基于此,B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①知识宣教:需及时为患儿及家属讲解小儿急性肠炎相关的疾病及治疗知识;同时需将疾病症状告知家属,为其讲解疾病诱因、治疗措施、检查项目、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提升家属患儿病情的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②皮肤护理:由于腹泻影响,患儿臀部多会出现皲裂、脱皮等情况,对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嘱咐家属为患儿做好皮肤清洁护理,需在患儿便后及时以清水清洗,并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③饮食指导:需指导患儿家属正确喂食、喂水,还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其有脱水、腹胀情况出现需及时喂食、喂水,必要时还可通过静滴为其补充营养。④预防教育:护理人员还需详细告知家属疾病致病因素,进而为其讲解正确育儿方式及护理方法,帮助患儿改善不良卫生习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对此次研究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计数部分数据资料以(±s)/%表示,并以t/χ2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
        经护理,B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A组均出现了显著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结合近年来的流行性疾病调查数据显示,小儿急性肠炎的发生几率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而导致小儿急性肠炎的发生主要在于患儿未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导致病毒入侵机体而引发肠内感染所致[2]。同时,肠外感染或由于小儿高热等因素对肠道蠕动造成影响也是引发急性肠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从非感染因素方面来看,由于小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差,故其对某种食物过敏,或受到天气变化影响下也会导致肠道蠕动增加,引发急性肠炎。在急性肠炎发生初期,患儿一般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出现,此时若家属未能予以充分重视,则会导致患儿病情进一步严重,甚至有脱水、休克等症状出现,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3]。
        目前临床上针对小儿急性肠炎的治疗多以抗菌药物干预为主,但有研究显示,通过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护理也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病症,促进患者康复。结合本次研究内容可见,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B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A组均有明显缩短;同时,该组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A组也出现了显著下降5.40%<21.61%(P<0.05)。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护理的实施能够对患儿病症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能够有效规避患儿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可见,在健康教育干预下,护理人员能够通过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进行疾病知识普及,进而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症状表现、致病因素、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等角度予以详细的讲解,从而提升患儿家属对小儿急性肠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来,更好的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儿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可见,将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小儿急性肠炎患儿护理中能够促进患儿病症的更快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雪.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036(010):163-164.
        [2]杨春艳.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09):320.
        [3]伍琼琼. 健康教育在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我和宝贝,2020,10(7): 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