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用于肺结核病人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杨京容
[导读] 目的:分析在肺结核病人护理中实施饮食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的效果。
        杨京容
        岑溪市人民医院?  ?广西|梧州 岑溪       543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结核病人护理中实施饮食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筛选74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以入院单双号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纳入37例实施不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纳饮食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分析护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用药、饮食、生活依从性以及饮食状况评分均较高,SDS与SAS评分较低,两组间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肺结核病患者护理中实施饮食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显著改善疾病造成的不良情绪,进而促进用药、生活、饮食等依从性提高,可在疾病的护理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肺结核;护理;效果

        肺结核是一种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对于患者的是日常生活存在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增加社会和及家庭的负担。造成肺结核的主要原因是结核分歧杆菌感染,病菌能够对多个脏器官造成侵袭,患者主要症状为乏力、盗汗、消瘦、咳嗽、低热等。肺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对于机体的影响较大,鉴于其传染性,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被周围人群疏远,易出现孤独、消极等情绪,并不利于有效治疗,且在治疗期间合理饮食同样具有重要性[1]。本文以我院饮食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应用于肺结核病人护理中的具体情况为内容,同时选择医院治疗的74例患者进行评价,详细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肺结核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评价,治疗时间是2018年5月-2020年5月,通过入院单双号将患者均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年龄是21-74岁,平均(47.55±3.73)岁;男女比是19:18。观察组年龄是22-73岁,平均(47.56±3.92)岁;男女比为20:17。统计学分析后确定组间资料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是告知患者疾病存在传染性,为保证他人安全,需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同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保证治疗有效性。
        观察组实施饮食指导以及心理疏导服务,具体做法是:(1)饮食指导。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对于身体的损耗较为严重,饮食应注意选择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营养、微量元素等食物。在治疗期间禁止食用辛辣刺激、寒凉食物,指导戒烟戒酒[2]。饮食中还应保证足量的磷、钙、锌、蛋白质等微量元素,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例如不吃早餐、晚餐过于油腻等,保证三餐定时,营养均衡[3]。(2)心理指导。肺结核的治疗周围较为漫长,对于身体的消耗较为严重,加之疾病存在传染性,患者生理及心理均有有严重折磨。面对传染性疾病患者,他人会不自觉的疏远,甚至是嫌弃,因而患者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较为显著,对于此种情况,应加强对于患者本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明确疾病情况,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保证全面了解疾病知识。及时做好心理评估工作,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原因实施有效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情绪与饮食状况。分别评估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主要是焦虑和抑郁情绪,前者采取SAS量表评估,后者采取SDS量表评估,各项目总分为心理情绪,评分和心理情绪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同时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饮食状况,问卷评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饮食越合理。②依从性。对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实施评价,主要内容是用药依从性、生活依从性以及饮食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24.0软件实施处理,数据资料有计量与计数两种,前者采取“±s”表示,以“t”实施检验,后者采取“[n/(%)]”,以“”实施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情绪与饮食状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间的心理情绪与饮食状况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分析。
   
3讨论
        肺结核在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为常见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疾病症状主要是乏力、消瘦、低热、盗汗等,同时有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胸闷等情况。由于肺结核的传染性极强,对于患者本身及社会安定均有影响,患者长期被疾病困扰,各项生理机能均较差,且存在明显的恐惧、自卑、抑郁等情绪,对于疾病的态度较为消极,可造成恶性循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患者不仅希望得到更为有效地治疗,同时也希望得到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5]。
        针对肺结核病人情况实施饮食指导,可保证营养均衡,进而增强身体素质,可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病情加重或者是营养不良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疏导可减轻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进而促进乐观、积极的心理建设,可提高治疗配合度,进而为疾病的控制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6]。
        综上所述,针对肺结核病人特点实施饮食指导与心理疏导,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不良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国香云.肺结核患者护理中饮食干预及心理干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1):153-155.
[2]汤华.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作用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10):126-127.
[3]张兰华,罗水花.个性化饮食指导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07):135-136.
[4]林宏,范志斌.营养支持及饮食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12):1867-1868+1871.
[5]张艳丽,武丽,杨卫.个性化饮食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依从性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05):440-442.
[6]黄亚菊,鲁敏.个性化饮食指导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6,16(06):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