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云
山西白求恩医院030024
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20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将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观察组100例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0%vs13.0%)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下肢疼痛(VAS)评分、睡眠(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比较多,在为其提供护理干预时,做好护理配合与服务,对稳定患者病情,促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重症监护患者常见并发症,一旦形成,会增加患者治疗难度,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选取20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患,分析如何通过强化护理干预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课题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为近两年,将所在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20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患作为观察样本,分组依据为护理方法,1:1比例入组,观察组(n=100)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35-70岁,年龄均值(56.45±4.23)岁。对照组(n=100)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55:45,年龄37-70岁,均值(56.26±4.19)岁。所选患者满足疾病诊断标准,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纳入标准[1]:(1)家属知情同意;(2)无治疗禁忌;(3)符合治疗标准;(4)凝血功能正常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各项护理操作配合。护士严格遵医嘱要求,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就诊需要。观察组患者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为基础,强化护理干预,操作如下:
护士对患者术进行全面检查,针对多个指标进行评估,准确记录相关数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患者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护士做好下肢固定,行压迫处理,有效降低血肿风险。及时调整患者体位,避免发生下肢僵直现象。避免下肢穿刺和输液,特别是同一位置反复操作。在输注药物时,遵医嘱为患者选择刺激性较小的药物,防止药液渗出血管。使用止血带时,需要减少绑扎时间,避免对远端、局部血管产生不必要的损伤。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适当为患者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肿胀。注意不要压迫到腿部深静脉,准确记录足背动脉搏动,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护士做好专科护理,对于术后疼痛感比较强烈的患者,对患者术后患肢进行密切观察,如发现肿胀和瘀血,及时进行处理,同时给予患者镇痛护理,告知患者如何有效转移疼痛注意力,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进行干预。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同时比较观护理干预前后下肢疼痛评分、采用VAS量表,取分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烈,0分者无痛,达到10分者说明疼痛难忍[2];对比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7个评价项目,0-3分,共21分,分数越低睡眠质量越好[3]。
1.4数据统计
将两组统计数据输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中,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值检验,P<0.05说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比
观察组仅有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13例,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0%vs13.0%)对比结果为χ2=5.636,P=0.019。
2.2疼痛及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下肢疼痛(VAS)评分、PSQI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png)
3.讨论
神经外科就诊患者比较多,且多重症患者,患者长期卧床,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或狭窄,严重时可导致动脉瘤形成,对患者治疗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发肺栓塞,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强化护理干预以重症患者实际护理需要为主,通过改进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最大程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对于疼痛剧烈患者,护士做好疼痛干预,做好专科护理服务[4]。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且能够降低下肢疼痛(VAS)评分,改善患者睡眠(PSQI)质量,与文献[5]报道内容基本相同。通过总结实践经验认为,要想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需要强化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且做好各项护理操作配合,提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总而言之,强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慧慧,孙东雪,梁婷.延续性护理对大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06):108-112.
[2]周雪姣,陈晴晴,孙金菊,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02):163-167.
[3]王敏,陆彩萍,王晓倩,等.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03):383-385.
[4]常迪.术中综合护理对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1):221-222.
[5]桑春妮,师新娟.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01):145-146.
作者简介; 薛丽云 山西吕梁人 1991.01 初级护师 2019毕业于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主要从事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