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凌多
[导读] 目的:探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作用
        凌多
        绍兴市人民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作用。方法:在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抽选符合本次研究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将其以是否开展循证护理为分组依据,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中,循证护理用于观察组中,对比预后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后情况、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观察组较高,后者观察组较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少(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既能提高预后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又能减少并发症,故临床可积极施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应用效果;住院时间

        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的出现主要是因冠脉动脉出现急性缺血、缺氧,致使心肌出现坏死的一种综合征[1]。且临床统计表明,多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合并心律失常,增加疾病的危险程度,还会增加死亡风险[2]。因此,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配合有效的循证护理非常有必要。本次研究以70例患者为背景,探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作用,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抽选符合本次研究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将其以是否开展循证护理为分组依据,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女分别20例、15例;年龄45-75岁间,均值(60.58±4.56)岁,就诊时间1-43h,平均(22.54±1.36)h。观察组男女分别21例、14例;年龄44-77岁间,均值(61.08±4.76)岁,就诊时间1-44h,平均(23.04±1.45)h。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参与者病情均已被确诊。
1.2方法
        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中,用药管理,心电监护,卧床休养,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基于此,观察且增加循证护理,如下:
        1)发病后,患者会因心律失常的出现而产生濒死感,从而会产生不良心理,影响治疗与机体的恢复。故通过心理护理,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建立有效的护患关系。2)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胸痛表现,这种剧烈的疼痛感,会加快心率,故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案,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此时可遵医嘱,采取相应的用药管理,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3)为了促进恢复,需要指导患者科学有效的饮食结构,即叮嘱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减少胆固醇与盐分的摄入量,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强化排便指导。4)定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衣物,指导家属患者翻身操作方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3观察指标
        对比预后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用格拉斯哥预后评价表,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预后越好[3]。
        并发症:气短、心室颤动、心率过快。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2.0,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发症发生率(计数指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预后情况、住院时间(计量指标),分别采用卡方(x2)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基准为α=0.05,P<0.05表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预后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预后情况、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观察组较高,后者观察组较短(P<0.05),见表1。
表1预后情况、住院时间比较(x±s)

        2.3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出现7例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较高,病情进展较快,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合并其它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后,如不及时治疗,会引发猝死。因此,尽早开展有效的治疗干预,对降低死亡率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因病痛的出现,患者会出现不良心理,加之病情进展快,故需要配合科学性较强的护理方案,从而实现护理目的[4]。
        循证护理是在科学依据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即在护理前,通过查找科学的护理依据,结合护理经验与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配合循证护理,提高护理的有效性、针对性,让每项护理措施均能有据可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护理目的,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提升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积极作用,值是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姗钐,杨展,杨亚飞.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08):1116-1118.
[2]何翠芳,周晓萍.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8):144-146+167.
[3]江鑫,黄江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6):85-86.
[4]丁一.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821-3823.
[5]邵文静.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价值和满意度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4):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