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柯梦瑶
[导读] 目的:探究耳鼻喉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
        柯梦瑶
        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  江西上饶 334100
        【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喉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3月诊治的耳鼻喉科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应用防护性护理。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护理。总结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及安全隐患问题,对比两组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满意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发生率低,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护理投诉率低,护理缺陷率低,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定期对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调查,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防护性对策可显著消除隐患,确保护理安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耳鼻喉科;安全隐患;防护性护理

        耳、鼻、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严重可出现出血、疼痛和感染等症状,甚至出现沟通障碍、自我形象变化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造成影响。耳鼻喉科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避免护理工作中发生危险。安全隐患作为护理期间存在的危险因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对患者的疾病康复造成影响,高危因素可能危及生命安全[1]。本文分析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性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是2019年4月~2020年3月,研究对象是64例耳鼻喉科治疗的患者。患者手术治疗类型如下:喉部手术36例,鼻部手术28例。患者意识清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区间是18~68岁,平均年龄是(48.52±1.0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区间是19~69岁,平均年龄是(49.32±1.15)岁。患者的年龄、性别数据在对比后,无差异,P>0.05。
1.2研究方式
        设计《耳鼻喉科护理工作常见危急安全隐患调查表》,对耳鼻喉科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和汇总。护理人员要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了解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类整理,明确原因,针对性的制定防范对策。
        对照组:按照耳鼻喉科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按照制定的防护性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2],方法如下:①提升护理管理水平。耳鼻喉科要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避免患者发生临床护理危险事件。例如在醒目位置安置警示标示等,提醒患者和家属在治疗中注意安全。②提升患者的家庭关怀。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医疗制度、患者治疗注意事项和饮食禁忌等[3]。家属要多陪伴患者,避免患者外出,避免发生危险事件。③提升护理素养。当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不足时,容易发生安全隐患事件。科室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包含心理护理、操作技能和与患者的沟通等,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④心理干预,耳鼻喉科患者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悲观、焦虑等,不利于护理的顺利开展。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提升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
1.3评价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危急安全隐患发生率,主要分为环境安全、管理隐患、人员隐患和并发症。②对比两组护理防护效果,主要从患者满意率、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针对数据的分析和检验,选择SPSS21.0软件包,指标数据的表示方法为(n,%),组间数据对比工具是,只有当P<0.05时,能够认定差异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发生情况
        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危急安全隐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2.2防护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护理投诉率和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耳鼻喉科护理中,常见的危急安全隐患可分为管理安全隐患、环境隐患、人员隐患和并发症隐患,管理安全隐患包含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管控力度不足、执行不彻底等。环境隐患指的是患者治疗期间的环境因素,如地面过滑、缺少警示标示等;人员安全指的是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人员沟通不当、法律意识淡薄等[5]。并发症隐患指的是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常见有呼吸道阻塞、鼻腔出血和压疮等。
        从本次研究数据上看,观察组应用防护性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危急安全隐患发生率低,患者满意率高,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低,数据对比存在差异,表明针对存在的危急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防护性护理对策能够显著降低危急安全隐患发生率
        综上,分析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急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防护性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护理安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英霞,马燕.试述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及心理干预在安全预防护理法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05):143.
[2]马晓瑞,康琳.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策略思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6):91+96.
[3]黄春燕,蒋自奎,伍美容.耳鼻咽喉科全麻术后患者安全风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71-72.
[4]王香玲.探讨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1):11-12+16.
[5]张小涛.耳鼻喉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2):244+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