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明燕
普洱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院区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 近几年,随着输液技术的不断改进,静脉留置针所使用的的范围也逐渐地扩大。多数情况下,在需要进行长期输液治疗时,往往在医院中护士会给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每天对局部的血管进行重新地穿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血管。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护理专案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和留置时间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儿科;并发症
引言
依从性静脉留置针是为了避免反复穿刺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输液工具,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临床护理的工作量,为静脉输液提供方便。但与此同时,长时间的使用静脉留置针,会因为患者的血管条件、体位改变、挤压、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各种各样的相关并发症,其中又以静脉炎的危害性最大。特别是血管弹性差的少儿患者,更容易因静脉留置针而出现静脉炎。为了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探究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研究的患儿均为本院儿科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均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依据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选择入组对象,共100例,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先入院50例为对照组,后入组5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静脉留置针治疗指征。②无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③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完整。②患儿无法配合完成研究。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儿年龄:8个月~9岁,平均为(5.6±1.3)岁。21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为肺炎、12例为惊厥。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儿年龄:7个月~9岁,平均为(5.5±1.6)岁。22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8例为肺炎、10例为惊厥。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
1.2方法
打进留置针后,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留置针护理,具体如下:(1)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部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弹性好、相对较直、无静脉瓣、容易固定的静脉,同时应该避开关节处。(2)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根据患儿自身血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小号留置针,可以减少套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摩擦及损伤,降低静脉炎减少血栓形成,延长留置时间。(3)加强穿刺部位护理。观察穿刺点皮肤液体流入情况及局部有无红、肿、热、痛;耐心问询患者局部有无不适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留置针用毕拔管前后均须用碘伏再次消毒穿刺点局部压迫。(4)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婴幼儿可用干净毛巾或袜子包在留置针外,减轻家长担心患儿睡觉时翻身留置针有摩擦滑出的心理负担,冬天又起到保暖作用。(5)留置针在头部时,哺乳、睡觉避免朝针侧;留置针在下肢时,抱孩子时一手穿过双垮把脚分开,睡时双腿间置小衣服、小软垫分开两脚,避免踢到留置针;告知年长儿留置针留置肢体避免过度活动,诱导婴幼儿留置针留置肢体减少拍打,避免过久站立或爬行;穿脱衣裤时先穿留置针侧肢体、先脱无留置针侧肢体;留置针留置肢体不下水。
1.3观察评定标准
①留置针相关并发症:液体渗漏、留置针堵塞、脱落、穿刺点出血、静脉炎等。②护理满意度:在患者的输液疗程结束后向其发放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问卷所有内容都有4个选项,分别是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以前三者相加之和来统计总满意度。③护理指标: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痊愈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诊疗依从率的对比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3.5±0.8)d、对照组为(2.4±0.5)d,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总并发症发生率、诊疗依从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率的对比对两组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静脉注射中,其应用群体主要针对需要长期需要注射的成人患者。其具有无需反复穿刺的优点,既减少了穿刺给患者带来的身体疼痛又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短时间内保护了其血管。但在其临床治疗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输液不顺畅的情况,需要医护人员利用胶带进行留置针的向后拖拉及固定,使留置针恢复输液通畅。其在应用过程中易发生并发症,对患者血管带来较大伤害。本文特选取80例,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分别予以两种护理干预服务,结果发现,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儿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度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学习相关的穿刺技术可以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感觉舒适,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目前有许多不同的结构产品可选择,有不同长度导管供选择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避免每天多次间断输液,减少因穿刺而未按时用药,避免药物之间反应,减少费用,减少头皮针穿刺导致渗出治疗的成本。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形式,该种用药形式有利于避免过多肌肉组织的刺激,可促使药物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理想效果,但传统静脉输液方式需要反复为患儿进行穿刺,这不仅会导致穿刺位置出现疼痛、感染甚至坏死,而且也会为患儿带来额外痛苦,影响患儿的诊疗依从性,甚至可能会增加医源性疾病发生率。静脉留置针是一种近年来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新型输液方式,该种输液方法在30年前就已经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静脉留置针也被称为套管针,该种输液给药方式操作简单且避免了反复穿刺为患儿带来的痛苦,便于保护血管,也便于抢救。在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输液效果,避免了反复穿刺过程中可能对患儿造成的损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手送管应用于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在提升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助手的配合不协调情况,不仅有效提升了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提升了患儿及家长对穿刺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郭志美.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2):75+80.
[2]牛姝静,莫立荣.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方式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145-147.
[3]郑杰.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智慧健康,2018,4(36):121-122.
[4]汤君.静脉留置针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2):154-155.
[5]吴光霞.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