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的同期线损管理及降损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李鑫
[导读] 摘要: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月度以及年度线损分析都是通过同期线损的方式来进行,此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出线损的情况。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市  100144
        摘要: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月度以及年度线损分析都是通过同期线损的方式来进行,此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出线损的情况。同期线损主要是指线损计算过程中供电量、售电量采取同一时刻的电量计算方式。受到某些技术手段的影响,供售电量无法同步实施,从而造成线损率月度间存在着部分时差电量影响,掩盖了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发挥其在配电网中所应具有的作用。所以分析配电网同期线损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加强线损的管理,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降低线损率,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降损对策
        1线路线损异常分析
        (1)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检查线路考核表、专公用变压器计量表计是否有掉线的情况,如有立即派计量运维人员处理上线。(2)线路考核表、专公用变压器计量表计全部在线但线路线损仍然异常,查询变线关系是否有误,如果有线路归集错误立即更正档案,调整到实际运行的线路下面。(3)线路上是否还有专公用变压器计量没有覆盖的情况,如有立即安排完善档案。(4)通过负荷查询检查专公用变压器计量有无失压、失流、接线接反的情况,如有立即派计量运维人员处理。(5)线路线损异常,一般情况下公用变压器计量出问题的居多,根据台区线损重点分析该条线路上台区线损异常的公用变压器。(6)排除公用变压器计量无异常的情况下,怀疑重点专用变压器用户窃电或计量装置损坏。
        2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路径分析
        2.1实施线损异常检查
        电力企业需要确保线路、站场的全覆盖采集,确保生产GIS系统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能够很好的关联,从而明确相应的问题,包括变压器负荷率低、电费错误等,最后确定故障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2.2确保不同系统能够统一集成
        配电网有效的线损管理同时需要保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有效互联,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基础数据的管理和各系统的建设,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在集成不同系统时,要保证数据文件的同步,保证中间数据库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计量自动化系统与相关系统(包括配电自动化、营销、配电GIS等)之间的数据连接,使中间数据库更有效地服务于不同数据的互通,从而进一步提高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水平。
        2.3加强线损过程管理
        有效的线损过程管理是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管理内容包括提高用户数据采集的完整性,提高双电源用户测量文件的标准化,提高线路及站区异常线损检测水平等,如有效提高用户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主要是扩大测量自动化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对未覆盖的站台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巩固线损计算和承包依据;提高双电源用户计量档案的标准化,最重要的是保证计量点的设置和安装质量。由于用户行为不规范较多,电力企业应实行统一改造,以保证线损计算的准确性。
        2.4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
        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配电网的升级管理,特别是加强电网的无功补偿和电网布局的合理规划。为了提高电网的无功补偿,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许多措施,如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电压质量,降低电网的电能损耗等,要遵循“局部均衡、分级补偿、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的基本原则,采取分散补偿方式,将降损调压充分结合起来。此外,在电网合理规划布局方面,要把“安全、高效、优质、可靠”作为最基本的条件,同时加强负荷预测,坚持“容量最小、分布点密集合理”的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规划线路,选择导线截面半径,新建变电站,对电网进行必要的改造升级,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加强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


        3配电网降损的相应对策分析
        3.1加强多专业的有效融合,实现精益化管理
        通过有效的同期线损管理,可以使得末端业务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快速有效处理,并且得到较为平稳的线损率,将线损管理的职责真正落实到位。为了能够实现这些管理目标就需要不断升级优化管理方式,要加强多专业之间的融合,实现更加精益化的线损管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管理情况以及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线损管理的影响,而线损会涉及到多种专业,包括电网规划、财务、运行、营销、生产等等,所以针对线损涉及内容较多的情况,可以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线损的精益化管理,确保可以准确了解不同层级、不同环节、不同元件的具体情况,确保电量以及电费的准确性。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现管理以及技术的双驱动,要建立起核心的系统软硬件平台,实现配电网精益化管理的全员参与、多专业融合,这一过程中营销线损、电量采集、用电采集等系统的集成在其中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3.2系统配合现场检查
        一是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查看所有台区(公用变压器和专用变压器)的电压电流,确保无失压和失流的情况,确保计量无明显错误。二是核查每个台区的电流互感器变比和台区容量是否匹配。
        3.3全方位提升降损的效率
        在降损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重视不同电压等级之间的联动研究和判断。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问题,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不同专业进行综合诊断,提高线损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保证整个网络高效、高质量的降损。电力企业要把降损责任自上而下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确保线损管理过程中“每站负责、每问题跟踪解决”,大大提高了线损管理中异常问题处理的效率和时间。此外,在配电网线损并行管理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概念,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站区自动识别和线损辅助应用程序的应用,可以加强对用电和线损同期数据的查询。配电网同步线损管理的广阔领域也能更好地为配电网降损服务。
        3.4实现全业务链对接
        首先,为了有效降低配电网的线损,必须加强线损运行监测平台的建立和应用。通过该平台,可以对线损数据进行监测、预警和处理,确保线损数据在配电网降损中真正发挥作用和应用。
        二是要保证线损系统与运营监控平台在同一时期内的有效数据连接,以便对静态线损曲线和动态异常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保业务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充分融合。该平台可用于电网线损数据的实时显示,通过平台实现的专业数据融合,可以建立更全面、准确的线损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服务于配电网线损管理。相关电力企业需要在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和降损过程中,建立“运行检查备案、调度图、营销挂线、线损检查”的新管理模式,重点加强供电企业内部合作,落实分级管理责任。此外,电力企业还应积极推进数据管理,确保基于大数据的线损管理系统更全面、更专业地覆盖各方面,实现问题的全视角、专业化统筹,通过对线损全业务链的分析,以保证整个业务链的实现。
        结论
        配电网的同期线损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需要电力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加强线损管理以及降损。本文主要分析了同期线损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配电网同期线损的管理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损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以及降损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对于推动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超文,肖荣贵.10kV配电网的同期线损管理及降损策略探讨[J].低碳世界,2019,9(6):106-107.
        [2]徐飞,孙明柱.基于电力大数据的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J].安徽电力,2019,36(1):43-46.
        [3]李昂.县供电企业配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