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景芝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安丘 262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正在日新月异地进行着,伴随着房地产等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设计和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迎难而上,打破了传统的全过程现场施工,克服了传统施工中的脏乱差、周期长、标准化程度低等缺点,使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模式和机遇。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6年9月就已经出台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为接下来装配式建筑的有效落实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可谓高瞻远瞩。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装配式建筑迎来了朝气蓬勃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发展问题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是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对推动建筑生产方式变革、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发布关于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
1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1.1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进度和验收等众多环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装配式建筑各个环节涉及到的质量控制是核心,特别是工厂化生产的建筑构件对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影响较大。同时,建筑构件生产的过程中又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检验等关键步骤,尤其对预埋件的质量监督要严格细致。在将建筑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时,要检验运输过程中的构件是否损坏,保证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在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环节,要对构件的定位、安装的精度进行记录和测量,特别是连接点的施工工艺要严格按安装标准进行。施工完成后,在进行质量验收环节,做到层层把关、严谨务实,不合格的工程要及时返工或改建。
1.2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现如今,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渐增高,但是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水平普通不足。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关系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和维护各个环节,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甚至可以决定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近几年,BIM信息化技术大量应用于建筑行业,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优化了新型建筑行业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发展。在相关政策上,2016年住建部印发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也为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加快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协同融合发展。因此,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只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与建筑产业的融合水平,才能推动装配式建筑迈向现代化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的新台阶。
1.3发展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从生产到施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受天气、时间、场地等限制,因而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装配式建筑可以从工厂标准化生产源头控制产品质量,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生产工艺附加节能措施,使保温材料与建筑物真正实现同寿命,确保建筑工业化产品达到节能标准。在人们对住房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充分利用相比传统建筑产业的优势,改善人居环境,建少资源消耗,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走出现有的建筑行业发展的困境,开辟新的建筑发展路径,才能使装配式建筑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2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
2.1政策税收方面问题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近年逐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并设立了试点城市和产业基地,但既有的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仍待完善。
一是税收,由于视预制混凝土PC构件为商品,需征收17%的增值税,相对建筑企业按工程造价3%的纳税而言相去甚远;而其它建筑材料则收税4%。二是行业协调能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需要设计、生产、施工等各环节的高度整合协调,而现有生产和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其发展。
2.2技术标准方面问题
其一,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尚不具备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开发能力,并且专业施工队伍极不稳定,建设能力有限。其二,生产工艺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保证连接节点的延性和抗渗性,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其三,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等技术标准,但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检验检测、验收评定等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3装配式建筑发展优化策略
3.1加强宣传与政策优惠力度
应国家发展需求,建筑行业的作业模式也需要向装配化创新和转型,谋求行业的新发展。并且让人们改变用看待传统的建筑市场模式眼光来看待装配式建筑,让人们认可装配式建筑。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相关的宣传引导,让人们树立符合当下客观发展规律的市场眼光;对于装配式建筑相关项目与从事与装配式领域的有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在政策和税收上的支持。
3.2推动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的合作发展
BIM技术作为一种可实现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与运用的重要程度不容忽视,也是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BIM可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传递,使得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信息的识别处理更加高效正确,项目管理的效率也更高效。同时,BIM技术建筑信息的共享使得建筑项目建造的各方协同性得以提升,从而可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当中提高生产与建造的效率,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进一步缩短工期发挥重要作用。
3.3坚持工程建设与科学研究双轨并进制的思路
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既要在试点城市和产业基地先行发展,又要同步加大科研力度。工程实践为科学研究提供方向和题材,科学研究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两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实现“1+1>2”的效果。根据已建装配式项目的资料,其科研内容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通过力学分析原理和结构试验,正确合理地划分结构构件的组合形式,建立系统的设计模型,进一步完善构造和施工工艺的具体技术要求,研发高抗震性能结构,推行混凝土、木材、钢材等多种混合新型结构;二是依据当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出新型连接结点的形式和具体构造,改善和提高结点的延性、抗渗性、保温性,开发高强、抗震、可拆卸的构件标准化连接技术;三是与建筑设备、装修等专业配合,研究总体纳入工业化体系的具体方法和技术难点;四是研究建立工业化生产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
结语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势在必行的革命,近年市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随着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动力的增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产业正换挡加速,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建筑产业结构,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玉娇.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及前景分析[J].陶瓷,2020(09):1.
[2]唐代盛.中国人口动力转换及其发展策略[J].人民论坛,2020(23):84.
[3]郑勇.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与装饰,2017(3):13.
[4]齐宝库,张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5,17(2):156-159.
[5]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41(12):1074-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