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集团公司调度所 810007
摘要:尽管我国运输业的发展位居世界先列,其运输效率和运量等要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在运输经济效益提升方面仍存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铁路运价不合理、公益性铁路运输量大等因素所致。本文基于铁路调度部门开展挖掘效果的探讨进行论述。
关键词:铁路调度部门;开展;挖潜提效的探讨
引言
调度集中是调度中心(调度员)对某一区段内的信号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对列车运行直接指挥、管理的技术装备。中国高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简称“CTC系统”)是综合了铁路信号、通信、运输等专业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设计原则,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为中心,以车站运行线路信息与相关管理细则为约束条件,兼顾列车与调车作业流程,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调度指挥系统。
1铁路项目的分类和特点
根据铁路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临近城区铁路、山区铁路、平原铁路。山区铁路,该种铁路类型主要是以隧道为主,路基与桥梁主要起到连接隧道的作用,长度相对较短。平原铁路,该种铁路类型主要是以桥梁与路基为主。临近城区铁路,该种铁路类型和平原铁路相似,但是通常情况下和既有铁路枢纽靠近,和较多既有线施工邻近,征拆相对较为困难,以至于现场经费和租赁设备使用费用较高,并且周转材料与设备工地内短驳成本相对较高。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铁路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升铁路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铁路属于重要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其运输量相对较大,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可以有效协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想要有效增加铁路旅客量,吸引更多的旅客,需要对铁路经济效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影响因素,对铁路项目方案进行优化。
2指标体系构建
铁路物流基地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由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4个维度指标组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绩效评价的共性指标维度。安全效益是场站安全、作业安全等安全质量评价的指标维度,是铁路物流基地经营开展的基础保障和管理红线。生态效益是铁路物流基地在落实绿色发展要求、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指标维度,是铁路物流基地的发展趋势。(1)经济效益指标。以利润指标为核心,综合考虑园区占地面积、运输人员数量、货运量等因素的影响,设定单位面积利润额、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2)安全效益指标。以人员、设备、货物为对象,考虑物流因素的站内安全状态,设置设备故障率、人身事故件数、货物破损率等指标。(3)生态效益指标。综合考虑场站内环境建设、能源使用等,设置清洁能源装卸设备占有率、场站绿地率、单位面积能耗、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有率等指标。(4)社会效益指标考虑铁路物流基地对人员就业、税收贡献、产业发展等的拉动作用,设置顾客满意度、社会贡献率、单位面积税收额、单位面积职工人数、物流强度等指标。
3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现状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跟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发展迅速,都应该要紧跟时代潮流,对于铁路运输部门而言,更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在不断的上升,铁路运输部门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部门,人们对于这一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人们对于铁路运输部门的是否准时,是否舒适,是否安全,是否有保障都较为关注,在人们对铁路运输部门提出的各项要求中,有的是能够根据大家的需求进行调整的,但是一些却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例如铁路运输部门的服务中,座位的舒适性、车次的准时性、铁路上的食物的味道等等,这一方面是铁路部门可以根据大家的需求进行修改的。
但是一天的车次、车速、停靠的站点,这些因素受着环境因素的影响、受着轨道的影响、受着城市规划的影响,是不能由于部门旅客的要求随意进行修改的,这就需要铁路运输部门解释清楚,不能让大家有误会。铁路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也要定位自身,扬长避短,将长处发扬光大。将价格便宜、运输距离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发扬光大。
4措施建议
(1)构建驱动业务高质高效运转的智能大脑。以全面提升物流基地安全、效率、效益、服务为目标,以智能引擎为核心、智能技术为手段、数据处理中心为底座,构建智能大脑支撑各项业务高质高效运转。集成运用机器视觉、时空定位与状态检测等技术,以立体化采集识别、可视化闭环控制为核心,为全方位安全防护提供决策支持;集成运用能耗监控、交易撮合等技术,以全方位节支降耗、精准供需匹配为核心,为综合经营开发提供决策支持;集成运用计划自动编制、资源优化管理、车辆路径优化等技术,以无纸化生产运作、集群化调度指挥为核心,为作业质量提升提供决策支持;集成运用班列/物流方案设计与客户画像等技术,以总包服务供给、定制方案设计为核心,为优化服务供给能力提供决策支持。(2)研发集装箱及整车智能作业系统。针对铁路集装箱及整车装卸安全防护智能化技术手段不足的问题,以实现装卸设备智能监控、超偏载智能检测、防吊起、智能作业计划编制及派班、安全防护预警告警等智能化生产管理功能为核心,研发铁路集装箱及整车功能区智能作业系统,提升货运作业安全防护水平,减轻作业及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及服务质量。(3)畅通铁路客户企业信息交互接口。针对货主企业物流需求及服务反馈不能及时交互的问题,打通与客户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系统间数据交互通道,以物流总包方式获取企业物流需求、下单支付等信息。针对车主企业服务供给不能及时掌握的问题,打通与车队管理信息系统间数据交互通道,获取车辆司机信息、车辆实时位置等车源信息,实现货源、车源信息的实时交互。(4)优化调度差异化考核。按照服务增量、突出重点、灵活调整的思路,结合重点工作任务要求,不断完善运输组织差异化考核项目。一是加强日班计划编制质量的考核,结合车流计划管理系统推进,细化对列车工作计划车次和编组内容的要求,推动《调规》有关日班计划编制规定落细落实,提高计划编制质量。二是研究将重点区段机务段机车、机班供应质量纳入差异化考核项目,建立以阶段开车计划兑现率为基础的考核机制。三是压力下沉。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所、纳入差异化考核的编组站,要结合阶段性任务目标,研究制定各工种、岗位绩效考核细化措施,将责任和压力传递到班组、人员,充分激发运输一线岗位挖潜提效积极性。
结束语
由于缺乏铁路物流基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经营管理等成熟经验的借鉴,难以继承传统的货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铁路运输基础网骨干的重要作用,因此图像识别、智能感知、智能优化、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商业化发展要加快智能技术本地化的整合运用,推进铁路物流基地的安全防护、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物流服务的智能化建设,提供铁路质量可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顺凯.基于变电所间能量调度的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研究[J].电气化铁道,2020,31(06):1-6.
[2]王丹竹,叶飞,田宏业,席江月,于雪峤.铁路集装箱场站调度协同优化体系构建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42(12):38-42+48.
[3]李定军.新型调度交换通信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20(12):156-158.
[4]王小寒,贾玉林,蔡佳芯,靳志宏.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资源分配与作业调度联合优化[J/OL].控制与决策:1-10
[5]姚泽宇,林娟娟,诸云,马超.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多层感知器的长三角铁路网运行效益评测模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44(05):59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