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王启平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王启平
[导读] 摘要:做好信访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情理融通、纪法贯通。
        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6
        摘要:做好信访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情理融通、纪法贯通。纪律是党内条规,法律是社会准绳,蕴含着情、理和温度;情是永恒主题,理是普遍规律,体现着人文关怀、道德理念和价值取向,应该贯通执行,相辅相成,并在此基础上做到高度重视、精准施策、协调协作、排查处置等是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信访工作;问题
        引言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信访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改革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之下,信访工作也有了新的含义。作为信访工作人员,应该肩负起自身的职责,积极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于国有企业而言,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起着积极作用。在改革工作逐步推进的过程当中,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断优化发展模式,在企业内部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引发了诸多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就如何平衡各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就解决员工上访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信访现状
        1.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欠妥、责任心不强
        工作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在受理信访问题时,往往使用的方式过于简单,缺乏责任心,并不重视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这与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及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导致职工群众产生了不满情绪,致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双方之间的矛盾升级。
        2.缠访闹访问题严重
        部分上访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在上访的过程当中,持有“闹访”的心理,希望通过无理取闹争取相应的利益。对于已经解决的信访问题,依然选择通过吵闹的方式来增加利益,致使信访工作人员难以顺利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存在诸多上访老户,这些上访人员在以往的上访经历当中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因此,会选择频繁上访,并在上访的过程当中吵闹,为了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信访工作人员会积极解决信访老户的问题,这对于信访工作的有序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越级上访成为常态
        部分上访人员并不了解整个上访程序,加之对基层信访部门缺乏相应的信任,因此,会选择越级上访,误认为只有领导才能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甚至部分人员会将上访资料寄到首都。部分上访人员会利用特殊时期进行上访,通过这种上访方式要挟相关部门解决自身问题,这加大了基层信访部门的工作压力。
        4.上访人群以弱势群体居多
        通过对上访人群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离退休人员、贫困户、老人等占据的比例较大,这些人难以在社会竞争当中取得优势,因此,可以将其看作弱势群体。这类人群难以通过自身能力保护权益,因此,会选择上访解决问题。此外,除了企业造成的上访因素外,职工认识上的误区也是造成职工上访的因素之一。第一,部分职工对信访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信访解决自身的所有问题,致使可以利用法律解决的问题逐渐升级。部分问题已经通过法律解决,但是职工仍然选择上访。第二,部分职工缺乏相应的法制观念,信“闹”不信“理”。有些上访职工受“法不责众”等观念的误导,动辄纠集众人上访闹事。


        二、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1.依法
        当前,职工群众反映诉求的愿望日益强烈,有少数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抱着“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思想,只问结果不计手段,动辄滞留哄闹办公室,给领导施加压力,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我们要通过接触处理信访事项,改进工作,加强信息公开,做好思想教育,宣传落实好党和国家政策以及单位的规章制度,确保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要保持定力,熟悉法规政策,擅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信访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决依法依规处理。加强法律援助,用好法律顾问,切实保障各方权益。对超出或不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绝不乱表态、乱开口子,防止授人以柄,避免给今后工作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要教育引导信访人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按照信访条例,不重复、不越级上访,也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更不损害公共利益。当遇到闹访、缠访、有过激行为等情况时,信访工作人员在坚持说服教育的基础上,必要时可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防止事态扩大,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遵纪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专门就工作纪律、群众纪律进行了规定,我们一定要树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意识,既要积极作为,把党的纪律、程序、要求等告知上访者,又要在处理信访诉求时,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不能任性乱为。不能为了单纯解决问题而用违纪违规的方法去解决,也不能简单地图一时解决问题,又导致了“副作用”产生。同时,我们还要严格按照相关纪律的规定,保障职工群众信访这项民主权利的顺利行使,坚决反对和制止任何阻挠、压制职工群众正当行使信访权利的错误行为,并对打击报复来访者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所以,面对信访人要情、理、法、纪融合并举、刚柔并济。带着真感情去讲道理,讲究调处矛盾纠纷的灵活性;依靠法纪做保障,既是化解矛盾的原则底线,又是维护法律和纪律的威严,更是对信访人和信访工作的负责。在面对信访人及其诉求时,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把事实细枝末节搞清楚,把利益各方真实意图搞清楚,把政策、法律条文明细搞清楚,把纪律要求、程序搞清楚,从而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制人、以纪护人,真正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3.建设网络诉求渠道
        建立企业微信群,搭建职工表达意见新的平台。职工可以在群内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延伸了时间和空间维度,职工可以更加方便地反映诉求、意见、建议,使职工和领导沟通更加开放、动态、便民。企业微信群开通,进一步拓宽了职工参政议政的渠道,激发了职工对企业工作建言献策的热情。涉及安全生产、职工福利等各个方面,许多合理性、建设性的建议被采纳,对于其中职工最为关注的问题进行尽早解决,对于职工的其他问题,尽可能解决,力争做到件件有着落,使领导和职工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不断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把职工的真知灼见集中起来,把职工的合理诉求反映出来。
        4.增强网络舆情意识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了解职工意愿提供了渠道,企业由此可以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进而加大把职工的诉求转化为决策的力度,保证各项政策更好地体现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利益,从而获得最广泛的职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网络舆情是一面警示镜,随时从中看到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水平不高、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时刻鞭策党员干部自律、自勉、奋进。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增强网络舆情意识,真正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
        结束语
        总之,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提高能力,综合运用政策、法纪、经济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方法,做到情理融通、纪法贯通,有理有据、有情有义,事情解决、职工群众满意,全力维护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欣辉.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贯穿始终——助推信访举报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J].中国纪检监察,2020(08):22.
        [2]刑立新.思想政治工作呼唤求真务实[N].工人日报,2013-04-1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