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1300
摘要:高职院校在校企双平台合作模式下,需要整合多方面资源进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校企合作体系,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引言
构建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体系,形成使师生和企业都能获得自我发展能力的良性生态系统,从而解决大学生创业瓶颈的问题,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校企协同育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中,需建立专业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加强资源库建设来提高教学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
双平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的逐步减少,老龄化已成为社会上日益突出的问题,劳动力也在逐年减少。这在我国正成为制约因素。这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另外,由于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即使学校人才进入企业,企业仍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培育教育。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结合起来,并真正实现学生离校后成为合格员工的目标,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已成为学校、企业和政府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李克强总理还在研讨会上作了重要指示,以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强调需要加速培养大量具有专业技能和“工艺”的高素质工人和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社会力量”,与产业改革和创新培训模式保持同步。因此,提高学校就业人数和质量,已成为促进我国制造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
1 高职院校校企双平台合作杜宇人才培养的优势
1.1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在企业运行中,人才招聘、选拔、培训等往往需要花费诸多成本,这会对企业的整体收益带来影响,而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则能够以职业学校为基础,借助于职业学校中优秀的师资力量为自身培育人才,降低人才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成本,才能够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1.2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和企业实现共同发展。
在校期间,学生就拥有定岗实习机会,既可以对专业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实习期间不仅是锻炼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还是知识转化技能的过程,同时更加深了对职业的理解,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在社会的定位,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1.3有助于解决企业的用人、储备人才需求。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缺乏人才,那么其往往难以实现长远发展,也会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从而面临着倒闭的境地,而如果能够积极与职业学校进行合作,建立长远合作关系,那么就能够使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的运行特点、需求等进行人才培养,而且在学生毕业之后企业还具有优先录用人才的权利,这就能够为自身储备人才提供较大的便利。另外,校企合作中,职业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可以依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来为企业量身打造培养人才,这能够更好地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校企合作形式能够解决企业对于管理发展的专业性人才需求,参与校企合作能够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战略支撑,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壮大发展的重要环节,优秀的人才有助于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会帮助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并且提升经济效益。
2 校企双平台合作的主要形式
2.1校外实训基地形式。
高职院校通过设置校外实训基地课程,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利用企业的基础设施展开教学活动,院校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定期组织课外实训,由教师带队,将高职院校学生带到企业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和实践,通过这种实地学习和操作的方式,科学地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为今后的就业提供适应过程,以便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2.2校企联合办学形式。
校企合作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形式实现,主要是由企业投资、出股参与高职院校建设,进行合作办学、共同招聘。根据企业发展,一同制定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采取工学交替的教育方式,联合培养专业性人才。这种办学模式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特殊岗位的人才,有利于办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3“订单式”培养形式。
“订单式”培养主要是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主体,高职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性课程,制定满足企业需求的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以便更好地服务企业,也帮助学生自身掌握相关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岗位。这个模式的专业理论教学在高职院校,有教师传授知识,而实践培训则是在企业进行,由企业有经验的人进行讲授,学生通过一定的考核后,直接进入订单企业进行工作,这种模式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但是不利于学生其他可能性的塑造。
3 高职院校校企双平台合作的人才培养策略
3.1校企联动积极参与合作。
高职院校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成立人才培养管理组织,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协调、推动、监督和评价。定期组织走访调研活动,充分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战略以及人才储备计划,定期检验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是否与企业需求相匹配,还要健全评价体系,将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及企业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健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管理机制。通过举办校企讲座、招聘等活动加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帮助院校学生更好地对口匹配企业,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与院校共同招生,统一协调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参与教学课程设计,对人才培养所学知识技能体系进行完善,保证专业建设符合教学任务。
3.2建立平台运行的良性机制。
要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需要良好的机制提供支持。要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结合学校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践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素质,不仅有利于就业,更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学生创业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克服企业由于逐利和风险规避而难以深入校园创业教育的困难,充分利用校友企业的资源优势,奠定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基础,着重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打造创业核心能力;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企业可以在培养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建立更多的渠道,增加利润;学生可以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利用企业的优势更快取得进步,并通过分成等方式从中受益;高校可以在进行创业指导的过程中,进行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协同育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出现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使教师重新认识实践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技能培训来提高学生对专业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实践课程。协同育人机制主要是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高校负责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负责为高校提供实习机会,使人才培养机制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2]鲍方印,窦鹏,武杰,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9,8(01):86-88.
[3]王春东,朱百禄,莫秀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J].教育进展,2019,9(05):519-523.
[4]商丽莉,祝士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J].成人教育,2019,39(04):67-70.
[5]李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路径探索[J].创新理论研究实践,2019,2(0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