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临清市 252600
摘要:随着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上也实现了改革创新,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该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确保我国固定资产安全,促使资产实现再增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我国相关部门也下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实施,以此保证满足事业单位财产发展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还存在一些会计制度问题,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
引言:
近几年,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事业单位建设,通过多种政策制度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财政管理事业的改革,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会计应用水平,并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促使会计系统的完善发展。但是后期,事业单位因为各种制度、模式限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我国资产安全,因此国家制定并完善了事业单位相关制度,以此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资产,如果国家缺乏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会导致事业单位没有实际的管理职权,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可能直接导致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单薄,导致一系列管理问题,比如,只重视对财务资金的管理、资产开支数量的核对,对于资金使用标准不进行核对。另外,一些事业单位缺乏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各种管理任务不清晰,管理职权混乱,且受到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统一指挥,严重阻碍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需要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将其下派到各个工作阶段中进行,也需要一定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和约束,但是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很多事业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买,没有进行管理。且事业单位对于各种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折旧,导致大部分资产实际上已经没有使用价值或者已经达到使用年限,但在账面上还存在价值,造成账实不符,难以有效发挥资产的价值。另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各种控制制度不健全,责任弱化,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具体明确到使用人,有一些管理人员对资产的实际情况也不清楚,从而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存在遗漏、难回收现象,影响后期报废、回收等工作的效率[1]。
(三)固定资产产权划分不科学
事业单位在业务范围上存在不清楚情况,影响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类型不清楚,难以科学划分固定资产产权,导致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出现在经营性的资产活动中,这种现象会损害国家利益,另外,事业单位在对这两种类型的资产进行转化时,没有进行管理和控制,导致资产存在遗漏和流失现象,进一步影响力资产的使用情况。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不仅自身需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需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事业单位先需要定期组织内部人员不断学习新的会计制度,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也可以不断提升内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专业素质,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完成。且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流程,更好的与时俱进,促使会计人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践行制度,增加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对于部门的资产管理意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将其与薪酬考核、晋升挂钩,从固定资产工作细节入手,提高管理效率[2]。
(二)采用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会计核算方法,根据新制度引进各种权责发生制度,改善旧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比如旧制度中资产一次入账导致当期费用的增加。建立完善新制度,并根据新制度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也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实际情况进行折旧。事业单位也可以采用一些直线计算的方法,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计算,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再创造能力。
(三)完善固定资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科学安排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和权力,并以文件、条例的方式对职责和权力进行约束,从而确保各部门之间既可以相互协作,也可以相互制约,以此明确个人职责。并将部门内的资产管理具体任务下派到个人,从而全面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且单位也可以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各种采购事项进行科学预算和分析,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采购,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采购过程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确保固定资产可以发挥实际作用,避免出现资产浪费现象。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固定资产审批制度,对于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等环节都需要进行审批和交接,确保固定资产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才可以使用。单位也需要完善资产登记验收制度,对每个人的具体工作细节都需要进行登记验收,避免出现账外漏资行为。最后,企业需要完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加大资产清查力度,对于各种账款遗漏、短缺等都进行处理,便于后期资产管理人员有可靠的管理数据支持。单位也需要完善资产遗漏或者损坏赔偿制度、处理制度、责任承担制度等,从而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推动资产管理工作科学进行。
(四)建立健全科学监督机制
科学的监督制度可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执行,为了促使事业单位各项制度有效发挥制度还需要确保制度科学执行,以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监督机制,对单位内审计工作、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等都进行监督管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各项工作执行力度的检查,比如突击检查、工作绩效评价,将各项检查结果和薪酬奖励、奖惩机制、职位晋升等制度进行挂钩。另外,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监督机制监督效果,详细分析单位内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使用方法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避免产生资源浪费现象。对于监督效果中一些不科学的做法也需要进行处理,确保资产的安全,以此提升管理效果[3]。
(五)改变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也需要优化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并根据对目前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改变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引入到市场之中。且事业单位需要改变会计制度,通过新会计制度,对各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精准计量,推动固定资产管理顺利开始,且事业单也需要建立独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该部门结构化、系统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形成一种科学、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有明确的数据支持、证据核查。另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完善新型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确保资产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预见性,可以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为固定资产管理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利用会计制度优势,建立完善各种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再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雷亚敏.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 商讯, 2019, No.172(18):145+147.
[2] 赵艳辉. 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思考[J]. 财会学习, 2019(23).
[3] 江瑾.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广播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意义研究[J]. 经营者, 2019, 033(02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