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下)   作者:赵淑兰
[导读] 思政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和重要内容。

        赵淑兰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咀头小学  
        内容提要:思政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和重要内容。但思政课不应该是思想品德课的专属,语文学科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教学过程、教学情景、标题分析、重点词句研读来进行思政教育和渗透。这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拓展,有利于形成全面、全方位、全时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融合  思政  教育
        近年来,思政教育成为热词,思政课重要性大有超越其他学科重要性之势。一时间,似乎让人觉得思政课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专利或专属,甚至有人疑问,像语文这样的学科难道与思政教育无缘了吗?其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这个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该就是思政教育。这说明,思政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不应该排斥思政因素。固然语文的工具性非常重要,但语文的思想性更为关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思政教育和语文教育融为一体,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果呢?其实方法很简单,除紧扣文本思想内涵进行思政教育外,更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捕捉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和制高点。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思政教育。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霄”这个字时,我故意把“霄”字上半部写宽大些,而将下半部的“月”写瘦小些,看上去给人一种头重脚轻、不堪重负之感。再让学生跟写得规范的“霄”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协调好看。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便能得出:上下结构的字,为了紧凑,写时要尽量“上紧下松”些。首先对学生的观察所得加以肯定,并及时加以点拨:字也有高矮强弱之分,它们也要创建和谐社会,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它们不争不吵,互相谦让,互相协作,为了适应新环境,其中某些笔画还主动发生了变化。由于它们识大体,顾大局,很顺利地就组建成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新家庭。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分析字型、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字的结构,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思政教育。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渗透思政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再现情境、创设情景。也就是将课本变成剧本,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学习,将语文搬上生活舞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体验文章中所包涵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入情入境的表演既深化了课文内容,也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分角色情景表演,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学习《狼和小羊》的灵魂性要义所在。


        三、在分析课文题目中渗透思政教育。课文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政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例如:在《丰碑》一课教学时,刚出示课题后我围绕课题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碑是用来干什么的?”“这篇文章是纪念谁的?”“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文章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地阅读着课文,寻找着答案,几分钟后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道:“军需处长在严冬把自己的棉衣让给其他战士,自己被活活冻死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成为战士心中永久的纪念”,“他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就像高大的纪念碑一样伟岸,所以课题以丰碑为题”。从课题入手揭示文章的中心,通过层层深入的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革命先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深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在品味重点词句中渗透思政教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思政教育。例如教学《种子的力量》一课,课文描写了种子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能够顽强地生长的事例,表现了小草不屈不挠、勇于磨练、坚韧不拔的可贵精神,教学中我反复让学生研读“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块跟石块的中间怎么窄,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终于被它掀翻了┄┄”等重点词句,反复揣摩“挺”“钻”“透”等字词所表达的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从自然生物旺盛的生命力中获取生命力量,同时从小草的身上认识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地生存下去,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五、语文老师的表率作用就是最好的思政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语文课要融合好有效的思政教育,语文老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品行,谦和的态度,文明的举止,渊博的知识,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因此作为教师也要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以身作则,让学生听其言,信其道,从其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学领域中一个永恒的灵魂性话题,我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将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但不管哪一种办法,都离不开“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智慧,用真情去激发学生真情,把生命放进生命里,关爱学生生命如同关爱自己的生命”这一为师箴言,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思政教育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与课文内容融合得更加紧密和完美。
        
        参考文献:
        [1]高和风 中学语文教材建设管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李凯音 谈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