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在煤炭开采业中实行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制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为防止发生重大的瓦斯、煤尘等重大“一通三防”事故,提供了理论依据,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也促使矿井“一通三防”管理更加制度化,是新时期煤炭开采不可或缺的一种安全管理体制。
关键词: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研究;应用
1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现状
1.1火灾控制技术及设备应用
据统计,我国有半数以上的煤矿存在火灾安全隐患,而主要的防治手段是控制燃烧现场的氧气和空气量。近几年来,我国加大对煤炭燃烧的研究,除了控制助燃剂氧气的量以外,还专门开发了色谱仪和一些小型的火灾监测仪,及时检测空气质量,有效的避免火灾的发生。
1.2地下通风技术及设备应用
煤矿内部的及时通风能给地下操作人员提供氧气量,并排除产生的其他气体,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几年来,在煤矿业,局部供氧设备的应用无可避免的产生高分贝的噪音,恶化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而通风机的使用不仅保证内部足够的供氧量,而且噪音低,优化了工作环境。
1.3粉尘防爆技术及设备应用
粉尘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影响设备,而且还会引起爆炸,危害人们生命安全。在煤矿的开采中,由于敲打会引起很多细小微粒的产生,被工作人员长期吸食会影响身体健康,增大患病几率。而且,当操作环境温度过高,由于敲打磨损会引起颗粒的剧烈反应从而引起爆炸,造成塌方和人员伤亡,严重者,还会发生火灾。
1.4瓦斯防治技术及设备应用
瓦斯是在煤矿开采中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不仅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瓦斯爆炸,引发火灾。目前常用的瓦斯检测技术是通过瓦斯抽取技术检测瓦斯含量。而瓦斯预测技术则是根据室内通风情况,结合瓦斯检测技术来确定的。
2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及风险规避中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安全制度
目前,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大多数煤矿企业并未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生产和管理制度并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缺乏可操作性,这就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同时,煤矿企业欠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利于安全监测人员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出现的不正确操作和违规等问题,由于安全管理制度未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力,导致其无法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此外,煤矿企业欠缺安全奖惩制度,导致安全检查人员在煤矿生产安全隐患的监管监督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一通三防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出现的不正确操作和违规大多由这些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2.2“一通三防”管理中通风系统不够完善
构建出高质量的通风系统是保证“一通三防”效能发挥的关键。但是从当前很多煤矿的通风系统来看,在很多方面还有着较大的问题,很多通风系统并不符合相关的通风标准,特别是在煤矿开采深度不断提升,通风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被利益蒙蔽双眼,通风系统安全系数低,给煤矿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2.3培训不到位
培训不到位就是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对“一通三防”等安全知识不掌握不了解,作业人员对潜藏在自己身边的危险全然不知,或者不以为然,出现事故后不会自救互救(不熟悉避灾路线、不会佩带自救器,不懂应急救援常识)。
如某煤矿较大瓦斯事故,作业人员擅自进入长时间停风的巷道内作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就是因为作业人员培训不到位,不懂“一通三防”最基本知识造成的悲剧,这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3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
3.1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根据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事物隶属度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方法。评价的基本步骤是:①建立综合评价因素集,即将影响综合评价的各种因素作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②确定各因素权重。在评价工作中,由于各因素的重要性不同,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各因素权重的模糊集;③建立综合评价集。将评价者对评价事物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组成集合,可以用字母、评语或等级表示;④对单因素进行模糊评价,获得评价矩阵。确定各因素对各评判等级的隶属度,用模糊集表示,建立矩阵;⑤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在确定了单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后,通过模糊变换建立综合评价模型;⑥确定评价系统得分。通过相应因素的级分和模糊向量计算出系统总得分;⑦评价安全状况。根据评价系统总得分评价出系统安全状况。
3.2“一通三防”安全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是评价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影响评价的精确度和结构。一个优良的“一通三防”评价标准体系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矿井中“一通三防”的基本状况,所以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好关于“一通三防”的所有因素。建立的主要原则是:①系统性。矿井的一通三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评价指标和功能必须服从一通三防安全评价的整体目标和功能;②科学性。评价指标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由理论知识分析获得,而不是凭人的主观判断,保证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矿井一通三防的真实状况,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③可行性。设计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到数据收集是否方便,科技水平是否达到,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一通三防工作的改进;④结合性。在进行多指标评价时,要采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3.3“一通三防”各层次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要想科学合理地评价“一通三防”工作的安全性,就必须确定能够确切反应“一通三防”实际状况的安全指标,进而建立评价标准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一通三防”中的安全因素按照某些特征重新分析,将这些因素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最高层、若干中间层和最底层的分析结构,分别为:①目标层A:总系统的安全可靠性;②准则层B:通风、防尘、防火、防瓦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③指标层C,共包含7个指标;④方案层指标。与此同时,各目标层所对应的指标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确认。可在对层次进行分析后,在充分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两两比较法将各层次包含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按适合的标度定量化,“一通三防”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在进行综合模糊评判时,整个综合评判能否进行的关键就是单因素对应各评判等级的隶属度的确定。在模糊数学理论中,确定隶属度的方法有很多,结合实际经验并根据《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等安全法规,一般采用的是正规简单模糊集隶属函数的构造方法。
结束语
在中国,煤矿开发多为地下作业,受煤尘、火水、瓦斯等多种灾害的影响,井下安全问题频发。在几大煤矿生产灾害中,煤尘、瓦斯及火灾是最为严重的灾害,可能会给整个矿井安全带来威胁,“一通三防”正是针对这类安全问题所展开的工作。在煤矿作业中,“一通三防”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这一工作也存在一定问题。一通三防安全评价系统就是从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矿井的安全状况,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以消除和减少危险,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参考文献:
[1]韩龙,袁树杰,朱成涛.淮南地区某煤矿安全现状模糊综合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8(6):87-89.
[2]李马东.关于煤矿安全生产中“一通三防”安全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25):26.
[3]宁战杰.煤矿一通三防工作中的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究[J].科学导报,2016(z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