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星星
合肥市大兴幼儿园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绘画教学作为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部分,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合肥市大兴幼儿园为例,通过观察法、作品分析法来分析幼儿园绘画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绘画教学方法不当、绘画指导表面化、评价方式不灵活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艺术教育;绘画教学;问题;改善对策
3—6岁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应贯彻《指南》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全面发展。绘画作为《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中的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对于幼儿“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也扮演着不可避免的重要角色,通过绘画教学可以促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更多接触与了解,促进幼儿同老师、同伴与家长间更多的交流,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动手和欣赏等方面的能力, 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发展社会性,陶冶情操,完善幼儿人格。
一、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绘画教学方法不当
1.抑制孩子思维的范画教学活动
笔者经过在园期间的观察发现,班级走廊上幼儿的绘画作品展基本上可以算是千篇一律,有“统一”的现象。虽然观察与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的一种,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只会使其思维停滞不前,扼杀其创造力,由于在绘画教学这一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提供完整图画让孩子“依样画葫芦”。长此以往下去孩子们就会形成懒惰的情绪,停止思考,不去想象。
2.过程规范,常用上课的方式开展
笔者在观察中所看到其绘画教学的过程正是“观察——讲解——作画——评价”,看似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实则对于幼儿是不是投入了全身心并未有人理采,老师看见幼儿在安静、规矩地画画,就会觉得很开心,感觉很有成就。
3.未利用教育契机,活动目的性太强
例如,想让幼儿画某个动物,老师不可只是看重该动物的外在形状特点和线条的勾勒,而应该在乎孩子情感的倾向。首先,幼儿喜欢这种动物吗?。其次,幼儿为什么喜欢它?第三,幼儿愿意画出它吗?最后,幼儿想怎样画。这不仅是一个绘画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
4.强令终止幼儿绘画的进程
当幼儿在认真绘画的时候,老师则是依从自己上课的计划,选取几张幼儿完成的画进行点评,而剩余还没有完成作画的幼儿,在老师的强制命令后放下手里的笔,可是这时候真的会有幼儿在听吗?当然没有,个别幼儿觉得无聊,一些幼儿还沉浸于自己的绘画世界中......
(二)绘画指导表面化
1.在幼儿的绘画指导中忽略其的内心感受
绘画往往使用固定的模式,阻碍幼儿的自由发挥。笔者记得在园中的某次户外活动。春天果园里的花都开了,老师组织好幼儿到果园去写生,刚到达果园,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欣赏周围美丽的环境,就听到老师说:“你们开始画吧,想画什么都可以啊。”我仔细观察着孩子们的情况,一些在到处乱看,一些只顾低头画画根本没看......一段时间过去了,孩子的作品大多完成,但并没有预期的那种丰富的想象力。
2.看重结果,不在乎过程中孩子的情感参与
幼儿画画的过程其实就是表现并创造美,享受其中的乐趣。幼儿园为孩子开设绘画活动,并非以栽培成画家为目的,而是强调其兴趣的养成,学习绘画可促使幼儿的情感及认识能力等发展。
故而作为一名教师,应在每一次的绘画时,都应为幼儿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自始至终都觉得温馨愉悦,要注重幼儿于画画过程中的情感参与,重视兴趣的培养,塑造健康的心理。
(三)评价方式不灵活
1.忽视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
现实的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很多老师并未做到一点即并未遵循幼儿绘画的发展规律,幼儿的绘画有着这样的过程:涂鸦——再现——创造的,各个时期的特点都不一样,如小班绘画以涂鸦为主,中班绘画则以再现为主,两个年龄阶段评价的方式也应因幼儿的发展特点而异,老师若采用的评价方法用得不当,只会使幼儿丧失绘画的兴趣。
2.没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对幼儿的画点评时,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被教师忽略,每个幼儿,他们的绘画能力发展水平不一样,个体间的差异性无论在什么活动中都存在,当然也包括绘画,一些幼儿思维敏捷,有些幼儿稍微木讷一点,他们的绘画作品也就各不相同。
3.过多使用批评与否定
对幼儿而言最应该避免的就是否定,这是对幼儿的莫大伤害,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低下,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未固定,故此绘画时常有许多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笔者也会经常参与到指导教师的分析幼儿绘画作品的活动中,但往往听到的都是“颜色太暗,不好看”,“花花草草的,乱七八糟......”
三、针对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一)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要意识到幼儿绘画教育的重要作用,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将受益一生,对于3—6岁的孩子,正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我们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可以通过绘画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传统应试及“小学化”教育,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促进全面发展。
(二)创设和谐、美好的幼儿园环境
观察与模仿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经过观察去发现、动手并且思考周围环境中人与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故而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好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环境,让孩子发现并感受美,最终通过自己表现并创造更多的美。
(三)形成正确的评价幼儿绘画的方法
1.正确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1)尊重并支持幼儿的自我表现及创造,激发其创作的欲望
幼儿进行创作的动力来自于心里的需要及兴趣,是幼儿自我表现的特殊语言,作为老师需重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态度,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尊重幼儿的自我表现,激发其创作欲望,培养幼儿的想象、思维及创造力。
(2)鼓励肯定为主,以不同的标准评价,能促使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正如新《纲要》中所说,在评价活动中,幼儿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让幼儿充满动力和信心,但如果不能得到老师肯定的话,会极大地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在《纲要》中也提到“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2.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
(1)在互动中评价和欣赏
首先是教师同幼儿间的互动,笔者也经常同孩子们交流,并适时的给予表扬和适当的建议。如:“你的想法真好”“你用颜色好朋友来涂色真好看”等等。其次是同伴的互动,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可以自由欣赏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作品,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最后是亲子的互动,每次接送孩子家长都会留意走廊墙壁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知道孩子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2)引导孩子自评,做到科学审美
为更好实现《纲要》中对艺术教育的目标,教师应做到引导幼儿进行自我作品的评价。实则幼儿自我评价也是对其本身的创作意图进行整理及思考的过程。幼儿体验自己的感受以产生对美的理解,在日后的漫长人生中,用审美的情感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运用自己的创造能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那么幼儿绘画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能达到了。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幼儿教育》1986年12期.
[2].杨丽娟.幼儿绘画教学模式新探[J],甘肃教育,2011年09期.
[3].邓智文.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陈鹤琴.《儿童绘画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