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5129251973XXXX5525 杭州中邦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城市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政府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还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做好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是每个市政道路管理者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现状问题;优化举措
引言
当前,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基础工程,而城市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点在于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把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城市道路带来了压力,为此,严格把控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是城市化进程顺利发展的保障。然而,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施工管理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水平。
1市政道路施工主要特点
1.1工期紧张、交通疏导压力大
市政道路施工一般是在既有城市道路或规划道路上进行,工程建设既要保证交通畅通,又要保证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所以,工程建设存在工期短、任务重的特点。工程建设开始前,需要对建设路段进行详勘,制订合理的交通导改方案,并通过媒介广而告之,减少路经车辆,防止造成交通拥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正常出行的影响。一般而言,工程建设周期要提前于预定工期而不能延后。
1.2征拆量大、建设场地狭窄
随着城市扩张和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筑规模和建设密度越来越大,楼堂馆舍、居民小区越来越多,为城市更新和市政道路施工增加了难度,施工场地狭小就是其中一个首先要面临的难题。市政道路施工如果在市内居民区的大街小巷进行,原居民搬迁难、旧房拆迁量大,大规模的拆迁伴随着拆迁当事人的大量利益诉求,也增加了施工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难度。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2.1缺乏质量控制意识
受部分施工管理人员意识方面的认知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工程质量问题。因为部分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质量控制意识,潜意识认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施工技术的高超,以至于大部分的工程管理和质量把控工作在实际的展开中仅流于其表和流于形式,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上的指导和把控作用。
2.2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施工管理和质量把控工作对于整个工程的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套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包括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在实际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把控工作中,大部分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单位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各工序质量的负责人员以及具体的施工质量责任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来进行管理和落实。
2.3质量控制方法落后
一个良好的、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是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根本和前提。目前,有大部分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采用相对落后的质量控制方法,尤其是当前施工质量控制中仍采用静态管理的手段。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就是忽视了施工过程的管理,以致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难以发现施工过程所产生的一些质量问题。
2.4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
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合理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设施资源等的有效支持,而目前的市政道路施工环节的施工管理工作依旧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工程施工的基础条件,同时在实际的道路工程施工中也需要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才能提升资源配置的高效性。
但是在很多的施工资源配置中,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也不是都符合相关的规定,时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优化举措
3.1健全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基础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技术选择、材料使用、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以及图纸会审等管理制度。市政建设工作应当以全方位的角度规范施工的进行,由此来提升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安全、人力、技术、成本等管理的共同协作,确保道路施工技术能够顺应工程发展的潮流,让施工的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合适的发挥。施工工程中要多使用优秀、技能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和人性化管理,同时对其施工技术进行评定,实行施工责任制。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即刻进行责任精准定位,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3.2加强质量监管,提高道路施工水平
工程施工应严格按标准进行施工。需专门安排人来监察施工,禁止施工工人在施工成品上随意摆放东西,要按其施工的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增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完好,工程施工前的计算测量必须精准无误。施工构造要实行具体的结构分类标准,由此保证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同时,施工时要按照相关标准指标进行施工,监管部门应该对施工的进度进行监控和查验,才可以提升施工水平。
3.3建立现场施工责任制度
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施工人员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工,同时监管人员必须定期对员工进行考察评定,对责任是否真正落实进行监察。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时、有质量、高效地完成分内的工作,提升施工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率。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签署工作责任书,收入与效率成正比。对于高效完成工作的成员们给予奖励,对导致出现事故的员工给予惩罚,长此以往,能提升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3.4加强人员培训,引进优秀人才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会对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进行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对实际工作内容与重点工作人员的培训等,能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施工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当工程施工人员的能力显著提升后,其在施工过程中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危机应变能力,提升施工效率和效益。虽然我国相关的施工人员充足,但随着我国工程行业的飞快发展,对优秀的施工人才必然有很大的需求。因此,还需要适度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我国的市政道路施工理论发展中,起步相比较发达国家的时间较晚。因此,在当下的各个道路施工方案中仍然要学习先进的技术理论知识。
3.5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把关
市政道路施工以机械化施工为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配套的机械设备。主机和辅机的协调使用可以减少劳动作业量,在保证进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施工质量。尤其在施工中要保证合理配置设备,保证道路建设按照严格要求进行,从而保证路基建设强度。此外,监管力度的强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现场质量监督有助于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技术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施工前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手段和业务能力要进行检查,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保证其业务素质达标。对于特殊技术,必须要有上岗证才能上岗,从而保证施工现场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根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努力改善施工条件,所有的资质和技术条件满足要求,在技术环节严格把关,尤其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不能疏忽,加强对其监管才能保证施工质量,道路的使用寿命也会更长一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除了必须满足国家相关工程标准之外,还要依照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强化对施工整体的管控,才能确保市政道路完工后提升百姓幸福感,有效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争鸣.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1):1920.
[2]吴宁.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建筑与装饰,2020(27):110-111.
[3]薛志德.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