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 云南昆明 65004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对工程施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需要认真做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滑坡识别与防治是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存在工作开展不到位之处,就难以及时发现滑坡工程隐患。本文主要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滑坡的识别与防治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工程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滑坡;识别与防治对策
1前言
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滑坡识别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周边的环境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认真做好工程防治工作,避免滑坡事故发生对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害,为保证工程的稳步实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开展滑坡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对滑坡发生的原因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并在该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滑坡的定义
滑坡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我国,主要采用狭义方面的定义,即是指沿着特定组合面或者单个面产生的剪切类型的斜坡移动,或者在斜坡之上岩土沿着斜坡之内的软弱结构面进行整体性的下移。针对滑坡的定义,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应用对应技术。
滑坡前征兆特征。不同性质的滑坡在滑动现象发生之前,都会有不同的异常现象,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在大滑动之前,滑坡前缘容易发生泉水复活的现象,或者泉井突然干枯,水位异常变化的现象比较明显。二、在滑坡体中出现横向或纵向的裂缝,坡脚处土体出现隆起的现象,表示土坡已经进入到了临滑的状态。三、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张,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四、滑坡四周的岩体出现坍塌和松弛现象。
3滑坡的识别以及防治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对滑坡的定义、基本类型划分标准和形成条件,对滑坡可以有比较清楚的掌握。在下文将对滑坡具体识别及防止措施方案,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2】。
滑坡的识别。在开展滑坡识别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地物和地貌进行标识。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该地区地形地貌的分析,就可以得出该地区是否具备形成滑坡的条件。在滑坡体上,经常会存在多级平台,其实际高程和外貌特征和周边环境往往差异比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双沟同源的情况,甚至有地面裂缝和积水洼地出现。二、对滑坡边界进行识别和判断,在滑坡后缘的滑坡壁上,通常会存在顺坡等擦痕,如果受到土体的挤压,容易造成凸起情况的出现,在滑坡的两侧也非常容易出现裂缝,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判定标志。此外,很多滑动面相对比较光滑,非常容易导致擦痕的产生。三、水的标志。在斜坡的含水层当中,由于地质运动的特殊性,其原有的状况容易出现破坏的情况。由于滑坡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单独含水体,因此容易在滑动的边缘出现泉水溢出的情况。
发现滑坡现象之后,就应该及时开展滑坡稳定性的判断,在掌握滑坡稳定性之后,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已稳定滑坡的主要迹象为:一、后壁较高,长满草木,找不到擦痕,且坡体比较稳定。
二、滑坡平台相对比较宽大,土体的密实程度比较高,并出现了一定的沉陷现象。三、滑坡前缘斜坡比较陡峭,土体的密实程度比较高,前缘迎河面出现被河水冲刷的迹象,但并没有出现松散坍塌的现象。四、河水远离滑坡舌部出现了漫滩和阶地分布的现象。五、滑坡两侧自然冲刷沟的深度比较深,甚至已经达到了基岩。
不稳定滑坡的迹象主要包括:一、滑坡比较陡峭,且延伸情况比较严重,坡面高低不平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滑坡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的现象。三、滑坡表面泉水、湿地情况比较严重。四、滑坡局部出现了凹陷。五、边坡前缘土石松散现象比较严重,面临河水冲刷,容易伴随有小型坍塌的现象。
认真做好滑坡情况的防治工作。针对滑坡的具体情况,应该认真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针对滑坡体地层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及时掌握滑坡水文地质、岩性、断裂构造、地貌特征等实际情况,以及周围人为活动的具体情况,并在这些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考虑和研究,针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应该认真做好录像或者摄像工作,针对滑坡周边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应该认真做好水位、流量研究,并充分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层之间的错动面和层理和断层情况。此外,还应该认真做好滑坡体临近建筑裂缝情况的研究,区别滑动裂缝与不均匀沉降裂缝的问题。针对电探、钻探、深井、洞探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应该进行细致且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对勘探点进行设定,在勘探点布置的过程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尽量保持在十五米之内,并明确勘探的具体深度。
在开展滑坡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开滑坡,并针对不同的滑坡,采用不同的排水工程,可以直接在滑坡体的外围设置环形的截水沟,完善滑坡体周围的排水系统。
对斜坡稳定性的处理。斜坡稳定性不足是导致斜坡出现滑坡的主要因素,在滑坡的治理过程中,应该将提高斜坡的稳定性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好对斜坡的调查工作,对于有滑坡危险的斜坡,应该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将其发生滑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抗滑桩和锚固等措施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3】。
减荷和压脚。通过这种技术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边坡的平衡条件,通过减少边坡上部负荷来降低山体的下滑力;通过对边坡的压脚处理提高其阻滑力。对于滑动面属于上陡下缓推移式滑坡,通过减荷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边坡的稳定性。如果滑动面上翘即存在反弧时,应该采用压脚的处理措施,其效果比较显著。如果滑动面属于上下一致且上缓下陡时,则不应该采用该方法。
抗滑挡墙是一种在治理滑坡中常用的技术措施,通常与大型滑坡排水、减重措施联合使用。如果是小型滑坡,经常与支撑渗沟进行联合应用,其对山体平衡的破坏作用较小,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提高滑坡的稳定性。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工程越来越多,对工程施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滑坡的发生,就需要认真做好滑坡的识别工作,合理对各种勘察技术进行应用,最大程度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对策,避免发生严重的滑坡事故。
参考文献
[1]魏永幸,丁兆锋,罗一农.滑坡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07):22-23.
[2]张洁玙.山区公路施工中的滑坡防治与处置[J].山西建筑.2012(12):37-38.
[3]杨建国,晏鄂川,程温鸣.滑坡变形特征的GPS监测信息识别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