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黎保毅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黎保毅 周雪兰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规划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中,美丽乡村建设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北流市达武城市设计院  537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规划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中,美丽乡村建设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乡村建设的良好进行,每一个与乡村建设与振兴有关的人,都应该付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
        引言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能促进和谐发展,确保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等。相关部门应对乡村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并提高对乡村建设的重视度,以全面提高乡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消费观念,进而促使乡村建设向生态化方向不断发展。此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做出战略调整,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乡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全面促进乡村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科技不断创新,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走进千家万户,人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来源更加广泛,能够足不出户地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乡村人们的生活需求,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指数,需不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在当今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扶持项目,需与时俱进,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以此实现对乡村的保护与管理。美丽乡村建设能将农村工业与农业完美结合,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资源的流动。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农民反映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解决,满足了农民的需求,提升了农民对政府的信任感。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惠民政策,应实事求是落实到位,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表现,唯有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才能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2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尊重乡村环境自然原则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乡村的整体性不可忽视。乡村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各部分的融合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方位、大小、格局等各方面,并依据其特性进行改变,而在变化的同时其整体性依然存在并不受影响。另外,乡村建设的时空延续性也是需要提出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村居规划建设,其还需要具备一种精神的寄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乡愁。现代人对于乡村原始的记忆已经越来越少,对故乡的认识和理解也十分粗浅,因此,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结合乡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因素进行个体融于整体的建设,塑造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乡村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意义。
        2.2乡村社会和谐原则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尊重人与自然的基础上最大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实现我国乡村建设的全面持续发展。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状态和原始生态环境,对当地本土资源加以进一步充分利用,合理规划。充分了解并调研当地特色产业,对其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从而实现乡村自然环境的特色性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
        3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3.1浮于表面的乡村建设
        通过对一些现有报道的了解,发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一些面子工程。这些所谓的面子工程,就是指在有相关负责人员下乡进行相关进度的检查时,采用无比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提前的彩排和准备,将一些表面上进展特别好的东西展现在负责人员面前。而在负责人员走后,则继续将改革建设这件事抛之脑后,继续采用原有的生产劳作方式。这样的行为对于实现整体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这样面子工程的做法,很容易让乡村建设人员产生对于建设的不满和消极心理,生出一种做这件事就是为了应付差事的错误心理。

在乡镇相关指挥人员并未将正确的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灌输给每一位参与人员的前提下,盲目进行经济建设乃至面子工程式的经济建设,是很难良好完成乡村建设的。
        3.2不完善的建设途径
        在建设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一些由于建设途径的不完善而导致的问题。所谓建设途径不完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是组织者前瞻性目光缺失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员在进行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乡村建设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备选方案或良好的解决办法通通纳入其考虑范围。一旦建设路径不完善,项目实施到一半时,就很有可能出现建设成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状况一旦出现,却没有在最开始时考虑良好的解决途径乃至备选方案,就很有可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推翻重建。然而一个项目的推翻重建,浪费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每一位参与者渴望带动自己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劳力与心力。
        4美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4.1加大美丽乡村的文化底蕴
        所有的建设都在于文化核心,它取决于当前中国的政治策略和经济发展水平,美丽乡村的建设也脱离不了文化的作用,文化是具有多样性的,它根据乡村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是个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乡村占据着中国绝大部分的自然资源,乡村之间的文化差异化也较为突出,促使着中国美丽乡村得到更好地建设发展。乡村规划设计者在建设新乡村的时候,着重考察当地乡村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再根据其乡村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来规划设计乡村的整体风格,吸收外来旅游者前来参观,从而进一步以文化特色来推动乡村的农业产业链。
        4.2积极征询搞好动员工作
        美丽新乡村是一项群策群力的大工程,除了要得到政府的物力、人力的大力支持以外,还需要当地农村居民达成共识,它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大工程,它是要给农村居民融入先进理念,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深化他们的思想工作,开拓他们的眼界视野,这些概念的灌输有赖于当地相关县乡镇级干部的动员。为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力度,领导层面要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调动农村居民的主动作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美丽乡村的协调发展。此外,相关县乡镇级干部在建设前,还要花大量的时间走入农村、贴近村民,全面开展深入调查,了解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村民的实际所需,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努力为打造美丽乡村奠定扎实基础。
        4.3全面完善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
        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政府要考虑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乡村道路顺畅、地下排水功能齐全、农村采暖管道的铺设,这些基础设施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完成。要想城市和乡村之间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步调一致,就得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建。美丽乡村建设,既要保护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守住村民熟悉的自然风貌,留住那份美丽的“乡愁”。关注以人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建设,关注生态的美丽乡村建设,不走先破坏后保护的旧路,统筹、协调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规划之间的关系,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必将大放异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村建设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条路上,每一个地区都会有每个地区的发展特色与不同的前进方向。这也就意味着,完全的借鉴是行不通的。面对党中央的号召,面对无数人的幸福与希望,不论是设计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积极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进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份付出,会让更多的人收获幸福,从而实现祖国经济大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静.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4).
        [2]李鹤.浅析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8).
        [3]宋志城.城乡规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J],居业,2020,(07):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