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 王青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王青 姚瑞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有所提升,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质量的优劣与用户的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对新的设计理念进行不断学习,做好建筑设计工作,进而提高人们生活竖直度,对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不断美化。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50007
        摘要: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有所提升,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质量的优劣与用户的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对新的设计理念进行不断学习,做好建筑设计工作,进而提高人们生活竖直度,对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不断美化。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菱形思维、建筑比例、空间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阐述了一些建筑设计的思考模式,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企业发展十分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设计优化的要求与标准。工程项目的质量需要有保障,这就要求建筑设计的工作要做好,不断地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处理好设计工作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为以后的各个环节减负,使得工程项目的各个流程可以进展得更为顺畅,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1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居住环境和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人们的使用体验感。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提高设计质量,仔细勘察实际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理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并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创造出独具风格和特性的建筑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资源的同时,还要体现出现代的建筑风格。另外,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必须要重视环境的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各部分功能区的合理划分,从空间的围合和空间的序列构成等多个角度进行建筑设计的完善。
        2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
        2.1利用环境艺术设计提升建筑设计美感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内容,建筑项目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在当代的城市中,建筑属于城市的标志,人们对城市的了解和认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建筑的感知上,建筑物见证了城市的进化过程,同时,也渗透出了各种地域性文化。人们对建筑物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建筑本身及其周边环境,所以为了提升建筑美观性,满足人们的审美,在环境艺术设计环节,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同时加强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有效融合。人类都有崇尚自然的本性,对自然生态非常的推崇,自古以来,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方向,在任何朝代,建筑内部环境都是美观性十足的,而且建筑外部设计不与周边环境存在冲突,这也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北京故宫在这一点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充分地体现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之美,在故宫的设计过程中,为了突显出皇家的庄严之美,色彩主要选择了红黄两色,在整个空间序列的设计上,把太和殿放在了整个故宫的正中心,为了进一步体现出建筑的庄严感,在太和殿的前方设置了一个大型广场,在御花园的烘托下,整个故宫呈现了一片庄严之美,具有非常鲜明的建筑特点。
        2.2菱形思维
        菱形思维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先发散后收敛,通过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发散和收敛的思考从而进行有效的整合。一般来说这种发散和收敛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出现的问题越复杂则需要发散和收敛的次数就越多,而且可能会涉及分层次的问题。

菱形思维中的发散思维其本质就是一个事物经过可拓变的方式在可拓分析的基础之上按照不同的途径进行拓展,得到相应的大量信息来分析这一问题。而菱形思维中的收敛思维本质上就是共轭分析得到的资源信息,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合,了解信息价值,对其真伪、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在得到大量分析结果之后找出最优部分进而达到筛选信息和拓宽思维的目的。利用这种菱形思维,可以不断地将事物的优点进行挖掘,同时对其缺点加以改进补足,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菱形思维最终能够促进建筑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促成最优方案。
        2.3协调建筑比例
        在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建筑比例的协调性,合理的建筑比例可以促使建筑物与环境更加和谐,充分地体现出建筑物的美感。建筑比例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外观尺寸,包括长宽高等几何尺寸,这些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会对建筑美观性与协调性产生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一直把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技术性工作,但是实际上,这项工作也存在鲜明的艺术特点,尤其是现代建筑,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保证建筑设计的美观性,利用一定的设计手段把建筑物融入到大环境中,形成一个整体,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从本质上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存在很强的相似性,都是通过各种几何元素的应用,利用绘图软件,将设计人员的构想进行呈现,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可以形成更好的设计成果,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改造,保证建筑物的协调性。
        2.4优化空间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
        空间设计无疑是建筑设计中的重难点部分。结合既往建筑设计经验来看,部分设计方案常常存在空间设计及利用不佳的状况。对此,可将空间设计作为重点,合理优化该部分设计:第一,依据建筑功能、类型分析空间需求。在进行建筑空间分布时,设计人员可将建筑功能、建筑类型作为主要参照,合理确定使用人群的空间需求,并基于上述信息,确立适宜的空间设计方案。第二,开展方案对比。设计人员可参照相关设计要求,设计出3-5种设计方案,并通过对各方案的综合对比,确定出空间利用率最高的方案,以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另外,设计人员还需通过相关优质建筑设计方案总结空间分布、设计技巧,持续优化建筑的空间设计质量。如有必要,还可考虑与其他设计人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定期与其他设计人员沟通建筑的空间设计要点,以确保空间设计最优化。
        2.5创新设计技术
        设计人员要注重设计技术创新,在设计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全面提升设计成效。设计人员集中收取项目施工现场多项数据信息,转录到BIM系统中,并对多项数据集中整合,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对施工技术、管线布置和各项标高集中标注,有效控制施工碰撞问题。同时设计人员也要关注BIM可出图性等特征,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图纸设计成效,强化建筑设计综合管理成效。
        结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创新始终贯穿其中,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也助推了当代建筑事业不断发展。可拓性建筑设计创新具有系统性强、效率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有重要作用,建筑设计者应该根据自身设计工程的经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进行建筑设计,助力我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安.浅析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767.
        [2]崔微波.关于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05):321.
        [3]彭军.浅谈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居业,2020(03):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