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显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中心学校
黄程显摘要: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不仅促进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具备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更优质数学学习效果的获得,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为此,本人理论联系实际,以所在的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数学学科为例,就如何将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有效的推广、应用做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给予有效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数学课;中小学;双向互动;应用推广;有效落实
随着中小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滞后性和不适宜性,双向互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的价值和独特性,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可,确实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致使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并没有高质、高量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有必要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的价值分析
双向互动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的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的价值,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很多时候,学生在上数学课的时候都会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小声说话,干其他的事,而双向互动的落实,就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交流,表达意见和想法的过程,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自然会说出自己的答案、想法、问题,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三,给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平台。学生在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与老师互动,自然会主动听,为了互动的好,得到表扬,想出新颖的观点,自然会积极思考,努力创新,这一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过程,有助于更优质数学学习效果的获得。
第四,有助于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教师的想法,教师也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诉求,高质量的双向互动就是相互满足、相互促进的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会更为和谐,友好。
二、“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推广实践的策略
1.灵活提问,预设与生成并重,实现互动
在互动的过程中,问题是主要的载体,我们教师要改变单一、单调的提问方式,以多样化、灵活的问题展开互动,如提出一些分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与教师实现有效的互动,提出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看到数学数学的价值……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让学生从既有的问题出发生成新的问题,并做到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以促进更优质互动效果的获得。
2.转变角色,丰富互动样式,发挥主动
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能够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自己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给予积极的引导,不断丰富互动的形式,这样一来,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互动的主人,自然会积极参与,有助于更优质互动效果的获得。
3.给予鼓励,针对引导点播,优化效果
在互动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害怕出错而不敢说,此时,我们教师就需要对其多一点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参与互动的自信心,让其敢于说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们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点播和引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够优化互动的效果,促进更优质数学学习效果的获得。
三、“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推广实践的效果分析
通过追踪观察、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活动的进行,可以明确双向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推广,使得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得更多的教师、学生意识到了互动的重要性,看到了互动的价值,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和热情有所提高。
第二,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能够及时的问老师,老师更好的了解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能够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整体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第三,改变了之前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生动,给中小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进步。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是一种关注师生互动沟通的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当中的互动沟通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接下来的教学进程。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双向互动的重视程度,并相反设法提高其互动质量,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实践和推广,当然,本文所做的研究不够完善,给出的灵活提问,预设与生成并重,实现互动;转变角色,丰富互动样式,发挥主动;给予鼓励,针对引导点播,优化效果三个策略是个人实践之后认为比较可行、实用的三个策略,日后还会立足实际,继续学习和思考,继续为之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 张剑秋. 浅谈开展双向互动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12).
[2] 庄丹华.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与评价,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