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张丽萍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手机,电脑等设备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张丽萍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二小学  7416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手机,电脑等设备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2020年一整年的时间里,基于互联网的网课时代开启,虽然这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也为教育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和创新已经可见一斑,本文将对“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创新做出剖析。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式
        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学校的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为了不影响学生们的教学进度,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始了网课教学,通过一些直播上课的软件,让老师能在家给待在家里的学生上课,并且在这一年里,全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的课不仅教育了成百上千的学生,还在教学模式上做出了整合与创新。
1.互联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包含了很多基础知识,在丰富认知的同时也为学生未来学习其他科目打下厚实的地基。小学语文课文是要求学生能够完整阅读并理解的,老师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为阅读和教学的辅助手段。
1.1互联网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是先让学生对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老师带着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课文的含义,之后再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朗读,并且在早读课时每天都要尽可能多的朗读课文。
        互联网直播课是老师通过设备的摄像头,将自己在家中的授课影像实时用软件共享给学生,学生需要安装相同的软件,进入老师的网络课堂学习。并且学生还能通过评论区或者弹幕跟老师进行互动和问答。
        老师安排给学生的阅读任务可以通过微信或者QQ等方式来检查,老师也可以直接跟学生进行语音、视频的连线,以此来督促学生们对于课文的阅读行为,此外学生还可以在网课以外的时间通过搜索引擎了解课文的延伸,通过专业的阅读录音学习别人朗读课文的情感以及阅读课文时的技巧。
1.2互联网对于学生教学的意义
        网课形式有效的避免了疫情的传播和保护了学生们的安全,节约师资力量,一个老师一堂课能教学的最大人数从传统的30-60人提升到了无限大,老师可以将优秀的课程内容通过互联网以录像的形式保存在云端,供给学生反复学习。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通信软件建立家长交流群,方便学生和家长、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问题和心理问题,总而言之互联网对于学生教育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1.3网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网课教学时,老师的教学是可以做到一对多的,但是在学生阅读和朗读课文这个过程中,老师只能通过抽查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制力都是相对较差的,往往都是父母外出工作,学生自己在家里用手机看网课,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监管不到位,只有抽查到的学生才会被动的阅读课文,其他学生不主动进行阅读,这时老师可以通过线上游戏互动、课内外内容结合和孩子父母配合教育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另外还有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网络没有覆盖到,网速不够会很大程度影响到上课质量,甚至有的学生家里都没有手机,根本没办法通过互联网学习,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尽快提升国家信号基建的覆盖率。
1.4互联网+不止现在
        其实现在的网课形式很早就出现了,早期的网课只能通过视频聊天进行一对一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在近两三年的时间里已经可以做到一对多了,而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明白,“互联网”在悄然的进化成“互联网+”,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远远不止网络课程而已。


        科技进步的速度远超我们的现象,多人在线交互的科技手段正在逐渐完善,在技术成熟以后,学校可以直接在线上建立虚拟教室,学生们可以通过VR设备在家里进行学习,或者直接运用3D投影技术将老师上课的模型投射到学生的家里进行教学。
2.互联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部编版)的创新
2.1利用互联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潜力
    互联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既是科技方面的展望,也是对小学语文老师们的考验,语文这个科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学生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传统的学科,在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不停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例1: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中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不会说话的狗》,这篇课文描述的是一只从小就在没有狗的国度长大的小狗,因为不会大家都会的叫,身边的动物告诉他那是一种缺陷,并且热心的教他怎么学会自己的叫声,最后小狗会模仿杜鹃的叫声了,却差点因为叫声被猎人打中,侥幸逃走后,课文给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结局:1.小狗像以前一样继续到处模仿2. 小狗遇到了一位农民3.小狗遇到了另外一只小狗,并且本能的“汪”了出来。
        由于课文设置了开放式结局,老师可以通过制作互动视频,将三个不同的结局作为三个选项设置在视频中,让所有学生都看这个视频,并做出自己的选择,再根据选择的结局进行发散性思考,补出故事的结局,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发散性,之后再由老师来进行总结教学,分析课文中动物的象征意义,我们不要随波逐流,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圈子等道理,响应教育部门边学知识边学做人的教学方针。
2.2通过互联网将科普课文进行创新
        例2: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中第一单元第四课《昆虫备忘录》是生物科普性质的课文,文中大致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外形、习性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小学语文中涉及到的科普课文,主要是以准确、轻松、诙谐幽默为主的基调,通常科普对象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或者很少见到的昆虫、植物、动物,在这种课文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提前在网上下载好相关的3D模型和纪录片视频等,在具体讲到需要科普的对象时进行展示,让学生们更为直观的学习,将原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模型和画面展示出来。
2.3互联网+拉进距离,更懂感恩
        例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中第六单元第17和18课,《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这两篇课文都通过作者的视角,回忆小时候和父亲母亲的琐事来侧面反映出父爱和母爱,对父母表达出自己的思念和感恩。
        不过这两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相对于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新时代的小学生很难达到共情,如果要让学生家长一起到学校进行亲子互动课,对学生家长的影响会比较大,而且组织难度较大。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大型线上会议进行授课,周末学生的父母都在家时,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教学,在简单分析课文的内容以后,由不同的家长来接替老师的画面,聊出自己跟孩子最难忘的故事,把故事分享给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明白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使孩子懂得感恩。
3.“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
        互联网+运用于教学之中,主要是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自觉进行阅读,完善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增加亲子互动环节,利用互联网交流,新型互联网技术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环节的内涵。
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优化不断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但是对于自制力差的孩子要做好管理,手机电脑始终是我们使用互联网的工具,而不是让孩子放纵的玩具,在给孩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学习条件时,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使用好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力量,让孩子学的更轻松,懂的更全面。
参考文献:
[1]李永琴.“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创新[J].学周刊,2021,(4):133-134.
[2]王金寿.如何实现互联网与小学语文阅读的完美结合[J].数字通信世界,2020,(10):261-262.
[3]谷滔滔.互联网下小学语文阅读互动模式构建[J].数码设计(下),2020,9(2):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