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红
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054
摘要: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对于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基础,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将学生的阅读范围局限于课内文本之上,同样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和延伸,这样才能够真正打破学生语文学习的局限,带给学生更加高效化的语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课内语文教学的实际活动,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策略
在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注重打破学生的阅读现象,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那么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够在广泛地阅读当中逐渐得到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的阅读篇目教学活动的时候,同样应当思索如何去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帮助学生破除语文阅读学习的局限性。【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来看,大部分时候小学教师针对学生开展课内阅读文本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都是依照课的阅读文本后面的课后习题来展开教学的。就是说教师会根据课的阅读文本的课后练习题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逐渐完成课后练习文本当中的题目,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常常会使得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更加倾向于语文教材的安排,虽然在短期之内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启发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帮助学生打破语文阅读的思维局限却没有太好的效果。第二,从语文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观念方面来看,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够意识到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去教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但是真正能够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落实到位地教师,在整个小学阶段是非常稀少的。语文教师只会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意无意的提醒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或者是向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书籍的推荐,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篇目的导读,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书籍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进行学习。以上提到的这些,不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些现实性问题进一步展开相关的解决策略探究。【】
二、如何促进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有效衔接
(一)注重从课内阅读文本出发,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篇目延伸
要想真正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篇目之间的有效衔接,那么课内阅读内容和课外阅读之间的内容必须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关系。比如说,某些作者在小学阶段入选教材的文章是这名作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创作,但是这名作者在一生的文学创作生涯当中还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课内阅读出发,以作者作为课内外阅读篇目的衔接纽带,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同作者所进行的不同文学创作作品。比如,朱自清先生在散文的描写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和特色,并且出自青先生的散文描写,在小学阶段也得到了一定的引入。小学阶段当中的《春》就是朱自清先生写景散文作品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这个时候教师在完成了课内这一篇散文教学之后,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作品。在推荐的其他作品当中,可以不拘泥于散文这一体裁,扩展到小说或者是其他题材的文章这一方面来。比如说,《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等,都是语文教师值得推荐学生去进行阅读的作品。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一部分内容的导读。比如,原教师可以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当中提取一个情节,在这里就选择朱自清的父亲买了橘子之后爬上站台的艰难动作。通过对于这一情节的导入,很有可能会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小学生在课下去进行自主的阅读。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要注重课内外阅读作品的衔接,通常要注重落实对于课外阅读作品的导读工作,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才能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二)注重进行同质内容的推荐
大部分时候课内阅读篇目和课外阅读篇目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效衔接,就在于这些内容之间要么是有共同的作者作为桥梁纽带,要么是这些作品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基调作为桥梁纽带。因此除了共同作者这一纽带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尝试搜索内容这一方面的纽带,内容方面,作为主要的衔接渠道来进行课外阅读篇目的引导,在提高课内外阅读衔接有效性方面同样能够发挥较强的积极作用。比如说,《落花生》这一篇文章主要描写的就是作者在童年时期,父亲每到中秋节就会和家人一起赏月,并且告诫幼儿做人应当像花生一样脚踏实地,毫不张扬的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这一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于父亲和童年时光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落花生那种美好品质的崇敬之情。所以语文教师就可以寻找同类的文章,来向学生进行推荐。比如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冰心的《母亲》等等。
结语:总而言之,在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课堂阅读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必须注重构建课内阅读篇目与课外延伸阅读篇目之间的桥梁纽带,这样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外延伸阅读。方便教师可以从作者这一桥梁纽带方面着手,去考虑推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并且采取有效的导读模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小学生去进行自主阅读。一方面语文教师也可以从思想感情基调这一方面着手,向学生推荐相同思想感情基调的篇目,这样学生只要对一篇文章感兴趣,那么就能够辐射到多篇文章当中去,对于大大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说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教学有效衔接的时候,可以综合从这两个维度着手,但是要严格落实对于学生的导读工作,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将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位【3】。
参考文献:
[1]李晶莹.寻课内外阅读契合点,搭儿童有效阅读天梯--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华夏教师,2019(08):32-33.
[2]欧劲松.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训练相衔接的指导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06).
[3]杨晶.学海无涯"读"做舟--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与整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7(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