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小学高年级文学课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卓桂桦 卓桂玲
[导读]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教育事业逐渐受到更多社会各界的重视
        卓桂桦  卓桂玲
        1武夷山市桂林逸夫小学     2 武夷山市星村中心小学  
        摘要: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教育事业逐渐受到更多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刚接受到系统课堂教育的阶段,语文又是所有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这一教学活动是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的教学活动。小学教师应该注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进行。基于此,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为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与教师之间互动性较差、小学生接受知识程度较低、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教师就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方法的束缚,创造出符合当前学生发展现状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化教学法等,为小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式,促使小学生进步。
        1.引导学生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但是,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只是一味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课程要求灌输给学生,这样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机械性的记忆知识,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转变传统“满堂贯灌”的教学方式,利用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1]。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分层法对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由浅入深的方式对学生提问,首先对学生提问较为基础性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思考方式的深入,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鸟的天堂》的时候,能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之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向学生提问:“文章中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学生们纷纷回答“榕树”、“小鸟”等,然后,教师又向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中是怎么描写榕树的?谁能将榕树的特点说出来?”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分析出“鸟的天堂在文章中出现几次?”“鸟的天堂分别都代表了什么?”然后,以此为线索。对学生开展完整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教学活动中,促使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完成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对“鸟的天堂”理解完成之后需要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最终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深入的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最后,教师还能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开展课后的思考。教师问:“同学们出去玩的时候去过鸟的天堂么?他们是什么样的?”然后根据这一问题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以“鸟的天堂”为题,写一个描写景物的小文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转变传统枯燥习题式的作业方式,利用生动有趣的问题为学生布置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能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
        2.准确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任何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能将教学要求以及教材中规定的问题向学生传授,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促使学生的进步[2]。高年级学生对于社会具有一定的认知性,能以自己的观点对社会产生独特的看法。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社会的看法以及三观的形成大多数是根据周围人的行为以及处事方式形成的。

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就不能单纯只是对学生的理论进行培养,还需要通过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培养,促使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这也是当前新课改之下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
        例如:教师在对《小木偶的故事》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促使小学生进步。首先,让学生学会并使用“笑嘻嘻”、 “愤怒”、“龇牙咧嘴”、“伤心”、“生气”、“着急”等 表情,并熟练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明确文章大意,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故事走向进行编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3.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性
        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环节[3]。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得教学内容能更符合学生的思想特点,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例如:教师在对《小木偶的故事》进行教学的时候,能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为学生制定情景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单纯的倾听教师讲解的教学重点,这样能使得学生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对学生说:“同学们,刚刚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了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就是红狐狸和小木偶,谁能找到他们都在哪里?”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接下来的引导:“红狐狸和小木偶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现在我来扮演警察,同学们谁想扮演红狐狸和小木偶?我们来将这个故事重现一下”。然后,教师能与学生分饰角色,对课文片段进行演绎。
        在演绎课文片段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到文章中小狐狸与小木偶的心理变化。学生在与教师合作进行情景演绎的过程中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师生之间能更好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4.落实巩固训练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落实对学生的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巩固练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掌握能力,促使学习效果的提升。
        第一,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一时间进行生字的掌握、书写、阅读、背诵等,不能将练字过程流于形式,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在练字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巩固练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带阅读的过程之中,教师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巩固练习之中,防止教师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阅读体验的情况产生。
        第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的时候,不能在任务布置完成之后就放松了,为了保证巩固练习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实时的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与检查,确保巩固练习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对教学任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结论: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任务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于语文课堂的重视,在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巩固环节都更加注重对于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思想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当成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思考方式。
        参考文献:
        [1] 黄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课文"教学策略研究[J]. 家长, 2020, 000(009):P.92-93.
        [2] 陈永晴.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策略研究[J]. 才智, 2020, 000(018):108-108
        [3] 赵娜.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1):10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