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6期   作者:白银兰
[导读]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性
        白银兰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体检科 北京 101500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我院健康体检的90例人员进行研究,按照血压水平不同分为2组,比较两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高血压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检出率均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高血压I期斑块检出率16.0%、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0.5)mm,高血压II期斑块检出率26.6%、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0.5)mm,显著高于高血压I期,高血压III期斑块检出率40.0%、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4±0.5)mm,显著高于高血压II期。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性明显,血压水平越高,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越严重,提示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自身血压情况,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至最低。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我国是高血压高发的国家和地区,而高血压又是脑卒中、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直接关系。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水平之中,自身血管功能会出现一定紊乱。而通过超声检测方式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已成为无创检查的重要技术。为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性,本文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我院健康体检的90例人员进行研究,按照血压水平不同分为2组,血压正常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49.8±2.3)岁;高血压组55例,其中,男25例,女30例,患者年龄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50.2±3.0)岁。按照高血压疾病进行分期,I期25人,II期15人,III期15人。高血压组患者均符合WTO指定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2]。上述体检人员均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且能进行正常沟通交流。与此同时,排除资料不全、合并其他严重恶性疾病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所有人员均接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在接受检查前休息二十分钟,取患者仰卧位,头侧向一方。在患者胸锁乳突肌前缘或后缘进行横切检查,轻轻移动探头并跨过颈动脉分叉部位,仔细测量患者颈部的内外动脉,观察患者血管内膜的具体情况。通过B型超声检查患者动脉壁的厚度,并使用M型超声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超声检查由专人进行操作,以IMT<1.0mm为正常;1.0mm≤ITM≤1.4mm为内膜增厚;ITM≥1.5mm为斑块形成作为评判标准。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1.3.2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高血压I期斑块检出率16.0%、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0.5)mm,高血压II期斑块检出率26.6%、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0.5)mm,显著高于高血压I期,高血压III期斑块检出率40.0%、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4±0.5)mm,显著高于高血压II期,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身上的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极大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发展[3]。斑块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反应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表现。通过超声技术检查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于评估疾病的发生以及危险性有重要作用。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水平,极易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也容易出现斑块。究其原因分析,颈动脉壁中含有大量的胶原和弹性蛋白,属于弹性大动脉,其对于血压变化非常敏感。患者血压水平上升,会导致血管舒张因子活动下降、释放减少,进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的肥大和增生,血管内膜纤维增生、增厚,弹力水平下降,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内-中膜增厚。通过本文研究显示,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血压正常组,高血压I期斑块检出率16.0%、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0.5)mm,高血压II期斑块检出率26.6%、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0.5)mm,显著高于高血压I期,高血压III期斑块检出率40.0%、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4±0.5)mm,显著高于高血压II期,这与赵月娥与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4],提示随着患者血压水平的提高、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越严重。临床必须重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查,若发现颈动脉内膜增厚,应及时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性明显,血压水平越高,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越严重,提示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自身血压情况,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臧鹏程,赵磊,王云慧,等.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以上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与颈动脉血流参数、斑块情况的相关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0,(5).570-573,579.
[2]李桥福,罗钦祥.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15).15-17.
[3] 张培培,韩国杰,柴宇霞.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在主动脉夹层瘤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临床研究.2020,(7).158-160.
[4] 赵月娥,迟娇,郑柏,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3).2551-25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